“三茶”统筹新风劲吹
2024-09-23 09:33: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
分享到:
|
生态风,吹绿新理念
初秋时节行走在燕子窠,生态之风扑面而来:山顶生态防护林郁郁葱葱,涵养着茶园水土;山间茶树沿着等高线错落分布;樱花树、闽楠、银杏等乡土阔叶树套种其间,为茶树遮阴庇护;茶树下绿油油的大豆填满行间空隙,长势喜人。
这就是生态茶园最直观的模样。
“生态茶园可简单概括为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说,当地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茶、树、草等复合栽培,科学施肥,绿色防控,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
通过长期实践,武夷山逐渐构建了生态茶园建设标准与范式,总结出了“六个一”模式——
一条路,茶园内路网四通八达;一行树,防护林、行道树等全方位守护茶园;一片草,全面禁用化学除草剂,绿肥植物常年覆盖;一盏灯,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治手段全副武装;一头虫,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手段,构建起茶园天敌与害虫生态平衡;一把肥,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有机肥,重塑茶园土壤环境。
福莲(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是生态茶园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自有基地1000亩,其中400亩位于燕子窠。公司总经理何世安算起了生态账与经济账:套种大豆与油菜后,可减少茶园潜在磷污染90%,减少碳排放30%左右,增加固碳量1.5倍;得益于茶叶品质提升,茶叶实现了优质优价,整体经济效益提升了30%左右。
如今,生态茶园已成为老茶乡的新风尚。
近年来,武夷山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引导茶农应用茶叶配方肥、微生物肥、缓控释等新型肥料,重点推广廖红教授的茶园土壤环境优化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植保专家张艳璇的生物防治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生态茶园超10万亩。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