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冲锋号”在风雨中愈发嘹亮

2024-06-15 09:37:2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十三日,武夷山岚谷乡樟村村干部利用暴雨间隙开展巡查,推倒倾斜墙体,排除险情。 (张筱惜 吴汉林 摄)

防汛救灾是一场大考,考验责任担当,见证初心使命。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南平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冲锋号”,在风雨中愈发嘹亮。

“只要村民安全,再累都值得”

沿着李水溪巡查,查看低洼处房屋有没有异样,到集中安置点与村民拉家常……昨日上午,光泽县李坊乡李坊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寿又走了一圈,抹了把脸上的汗水,骑上电动车返回村部。

李坊乡有10个村,李水溪和西溪犹如两条彩带,串起其中的8个村。“李水溪的河道较窄,平日涨水时,水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这次,水来得快退得慢。”李长寿说,13日凌晨3时许,在村部值班的他被雨声惊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只要一下雨,心里就紧张,要不时到外面看看。”李长寿说,“大概五点多,我发现溪水离河岸不到30公分,马上通知村两委转移低洼地带的村民。”

此时正是村民熟睡的时候,但李长寿等人可顾不上这些,用力敲门、大声呼唤、拨打电话,挨家挨户通知,“用了20多分钟,我们把9个村民全部叫醒,并转移到安全地方。”人员刚转移,溪水就漫过河岸,淹到路面,涌进民房。

西溪畔的管蜜村,也经历了一场洪水的“考验”。

走进管蜜村村部,记者见到了头发杂乱,一脸疲倦的村支书曾垒,他笑着说,“这些天都没休息好,昨晚通宵,早上又到村里看了看,有点累。”

“13日早上九点多,看到西溪的水有上涨趋势,我们马上动员有可能受淹的9户村民21人转移。”曾垒回忆,当天下午两点多,西溪水渐渐漫过防洪堤,流进了村里,一直到晚上八点才缓缓退去。曾垒和村两委干部守了一夜,他说:“还好我们提早做好准备,只要村民安全,再累都值得!”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体力好,我也去”……13日,在接到最新的转移群众的任务后,延平区峡阳镇葛大村党支部书记严章祥与村里的几名年轻党员快速套上救生衣,向着村民家的方向赶去,挨家挨户动员转移。

强降雨持续,居住在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点附近的村民面临着威胁。“很多村民并不知道这场持续的大雨会带来什么。”严章祥说,尽快将危险区域的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是最急迫的工作任务。

葛大村烂桥头自然村有一对年逾八旬的夫妇,严章祥进门后先安抚了两位老人,紧接着动员他们转移至集中安置点。“爷爷腿脚不方便,我来背,其他人搀扶奶奶。”严章祥说着,麻利地背起老人出了门。

在严章祥和其他党员、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危险区域的村民都被安全转移。在集中安置点,大家拉着家常,给党员干部点赞,“这群年轻人,真是不错!”

“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

“请组织将我安排在抗洪抢险第一线!”14日,建瓯市小桥镇党委组织委员郑昌倩的手机上收到了特殊的“请战书”——富井村村级应急消防队队长、党员陈国群主动请缨。

记者在富井村见到陈国群时,他正和几家茶企负责人协调车辆,帮助茶农邱金波运送刚抢摘下来的茶叶。

“我们协调了十多位采茶工和4辆运输车,帮他抢收茶青两万多斤。”陈国群介绍,邱金波的100多亩茶园位置较偏僻,连日降雨导致茶青没办法及时采摘,运输也成了大问题。

陈国群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应急消防队一起帮邱金波采摘运输,有的出人,有的出车,趁着雨歇的间隙将茶叶运下山来。

除了帮助茶农抢收茶青,陈国群还动员应急消防队成员帮助转移群众。考虑到群众转移后安置问题,陈国群决定将他们安置在茶厂里,“他们转移到村里的桥新茶厂,不仅安全舒适,还能分拣茶叶,每天每人有100多元的收入。”

本轮防汛工作开展以来,小桥镇6支村级应急消防队的党员纷纷请战前往抗洪前线。“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陈国群说。

截至目前,小桥镇应急消防队共清理塌方路段3处,转移群众16户29人,帮助茶农安全抢摘茶青5万余公斤。

不畏艰辛的“送药人”

“雨这么大,路还堵,你们这么快就把药送来了,真的谢谢你们。”13日晚,建阳区徐市镇五峰村村民王诚财向前来送药的村支书兼主任王肃华和党员陈文训连连道谢。

因多日降雨,五峰村境内的五新线发生塌方,通往集镇的道路中断。72岁村民王诚财患心脏病多年,家中储备的常用药刚好吃完。13日上午,陈文训在入户摸排村民日常需求时听闻,告知了王肃华。王肃华知道此事耽误不得,立即着手安排人员到集镇买药。

“我去。”陈文训站了出来。

“有一条荒废的小道,但道路崎岖,只能步行,绕过塌方处后再乘车去集镇。”王肃华给出建议。

顾不上瓢泼大雨,陈文训穿上雨衣和救生衣后立刻出发,手脚并用走在小道上,绕过塌方处,再换乘车辆,于当天下午抵达镇里购买指定药品后,马上原路返回。晚上7时许,他赶回村里,和王肃华一起将药送到王诚财家中。

拿到药后,王诚财很是激动,一个劲地称谢。

“不用谢,还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们打电话。”说完,王肃华和陈文训又赶往另一户村民家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