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水北镇:“党建引领”解码乡村“新质”生产力
2024-05-23 15:05: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东南网5月23日讯(通讯员 林传仁 陈立锋)在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邵武市水北镇立足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人文底蕴,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培育与传统产业有关且“升级”了的乡村“新质”生产力,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水北镇有11个村,9个为革命老区村,村村都有乡村“新质”生产力,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8000万元,占传统产业的百分之二十。
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水北镇龙斗村调研,提出“龙斗,龙斗,要做龙头”。二十年多来,水北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舞好龙头,激发村庄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2023年7月,龙斗村成为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调研点之一。近年来,水北镇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福建省森林康养小镇等荣誉称号,入选第二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对象,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满满的乡村“新质”生产力
初夏时节,光足雨沛,作物旺长,大漠村与传统产业不一样的乡村“新质”生产力拔节前行。
村头,稻田甲鱼养殖基地,已平整,并挖好了丁字沟,等待插秧。稻苗稍长,便可将半斤重甲鱼放下,每亩300只。
现在,大漠村参与稻田养殖甲鱼项目社员已有10多名,养殖面积达到50多亩,年出售成品甲鱼3.75万斤,收获无公害大米2万余斤,每亩农田纯收入5万余元。
“恒温精池养殖甲鱼,各地都有,外塘养殖很少,稻田养殖福建就我们独有!稻田野生养殖的甲鱼,一年会长大到两斤左右,野性足,肉质好,价格高,好销!”福建团团稻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行春说。
水北镇的乡村“新质”生产力各具特色,遍及11个村。
龙斗村,“新质”的乡村游乐已成“气候”。这里,有航空运动项目和沙雕艺术园,还有古渡亲子沙滩运动基地和温泉,仅云灵山就有漂流、飞拉达攀岩、高空滑索、古村落民宿等十多个项目。这个村还3000亩杨梅种植基地、1200亩富硒蔬菜基地。一个距城区十多公里远的小村,“配套”的餐饮店就达4家,周末进村活动数百人。
故县村,夜晚变得热闹了起来,“新质”的夜经济相当活跃,一个村庄却有5家早餐店和4家饭店、2家烧烤兼饭店,白天夜里都是“生意兴隆”,周末更是十分热闹,多时每晚六七百人消费。
大乾村,昔日闽北知名桃村,现因嫁接了新科技和新品种“高位”,新品桃种植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300多亩达600多亩,出现了桃花引观光、桃子好销售好现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都村,是一个传统蔬菜种植村,2019年引种了技术含量较高的黑皮冬瓜,经过首年的“失败”后,第二年种植成功,随后种植面积从数十亩扩大到2000亩,百余户种植,成为名符其实的“新质”生产力。
水北镇的11个村的乡村‘新质’生产力,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8000万元,占传统产业的百分之二十。2023年,全镇11个村的平均集体收入为102.5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1个获创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2个为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棒棒的“实力”村主干
2020年,在漳州参与养殖甲鱼近十年的许行春回到邵武,并在水北镇大漠村租地10亩办起了甲鱼苗孵化房和外塘养殖基地,年孵化甲鱼苗20万只,8个外塘养殖甲鱼4万余只。头年,甲鱼在过冬期出现大量死亡,损失不小。
得知情况后,市纪委监委下派大漠村第一书记荀晖主动找到许行春,并请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邹文郑教授团队,一起分析,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第二年甲鱼死亡的问题就得到解决。接着,他们又开始探索稻田养甲鱼法,取得成功。
在荀晖等村主干的引导下,大漠村的“邵武市文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建立,在引种稻田生态养殖甲鱼抗倒伏新品种“绿香2优香九九”的过程中,荀晖通过“软磨硬缠”,将研发的福建超禾优质稻有限公司引进到了邵武,并在大漠村建了30亩新品种展示基地。这个“新质”生产力,科技含量高,前景广阔,目前公司已有2个经过区试的新品种上报省鉴定、1个上报国鉴定。
大漠村的乡村“新质”生产力拔节成长,与“领头人”荀晖的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息息相关。
南平市民政局下派龙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游旭辉,引进闽台乡建乡创团队、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等“新乡人”助力,编修村庄规划,推进美丽乡村改造提升,服务与升级了的乡村文旅发展“新质”产业。让“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
林金水,是位土生土长的年轻村干,通过党建体检,他被“挖掘”出来,挑起了王亭村支书的担子。他深刻认识到解决通组公路拓宽对于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但钱从而来呢?一是争取,二是筹款,很快水库移民的项目立了,乡贤们捐款的积极性倍增,2023年12月,3.2米宽,4.1公里长,通7个小组的公路拓宽至4.5米,大型运输车辆可以方便进入,新品种的食用菌种植、优质稻制种等“新质”项目很快落地,2000多亩耕地亩租金上涨近300元。
硬硬的“党建”见成效
“娃娃鱼养殖,很难取得相关证照,现在他拿到了。我们一定要给他的养殖创造良好环境,能够提供帮助则尽力提供,毫无保留!”在得到镇和村领导干部多方帮助下,曾经在外地打拼十多年的吴寿富这个“归乡人”,在王亭村种起了草莓,办起了山庄,还准备在特种水产养殖上大显身手。
吴寿富返乡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是村主干做了大量有效的思想工作和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的结果,与水北镇的“党建”发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北镇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深化拓展“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党群联动、村民共治”的发展理念,全力落实乡村“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
该镇把选拔干部放在党建的首要位置,注重年轻化和德才兼备原则,在配好干部后更注重走出去开拓视野。通过向上积极争取,选派8名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下派驻村第一书记;通过选苗培育、试用锻炼、考察考核等措施,筛选出30多名优秀青年进入村支书和村级班子岗位,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服务农村发展。目前,水北镇11个村级主干学历水准明显高于上届,更在平均年龄上较上届要低出10岁左右。包括下派村第一书记在内的村主干,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3%,他们到岗到位后,能够有较高的站位和觉悟,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通过做好摸家底的党建体检等工作,发现发展中的短板,理清发展思路,并付诸行动。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村一个村振兴。而村的振兴,需要有适应当地发展,又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的新项目好项目,我们把这些项目界定为乡村‘新质’生产力。”水北镇党委书记游立寿说,“人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乡村‘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的示范户来引领来助力,需要引入包括科特派在内的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作为村支书的‘领头羊’。这些年,我们在抓党建的过程中,努力在选好村班子,并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进行村级班子互动交流、建立‘联村党委’发展模式等方式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推进创业,效果显著。”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