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竹笋变成 “金疙瘩” “土货”做出“大文章”
2024-04-17 17:45: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电商+”打开新赛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如今,山下笋干从坐等收购和“货郎担”跑市场,转型为通过门店、网店、直播等方式销售,不仅为打响品牌提供了多元路径,更为笋农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山下笋干”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形象,也能通过电商直播演绎出新的致富故事。
“线上销售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利于提升土特产知名度……”为迎接浦城县山下笋竹文化推广活动到来,近日,山下乡开展了电商直播培训,山下乡小溪村的村干部、拥有60余万粉丝的主播“乡村福英”李福英讲授短视频拍摄的技巧和抖音直播的相关知识,帮助前来学习的群众提高直播、销售的技能,助力当地笋竹产品的推广。
“山里人靠山吃山,每个季节,我都会及时更新家中应季的农产品,随着粉丝量逐渐增加,自家产的笋干、竹荪等供不应求。”李福英说,2019年,她在抖音平台注册了“乡村福英”的账号,开始分享公公婆婆上山挖笋、剥笋、做笋干的视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老人娴熟的技巧,不仅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无限商机。“我们在家‘再就业’的收入比外出打工更高,而且不仅能照顾老人,还能陪孩子读书,直播这项‘新农活’,也挺好的。”李福英说,去年,她的营业额达到了200万元。
李福英夫妇一边采摘一边拍摄视频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虽然凭一己之力,年销售额就能破百万,但李福英认为,她是小溪村的支委,自己的日子好过了,也要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多亏了福英两夫妻,去年帮我卖了五六百斤的笋干,真是我们的‘福音’呐!”村民张大哥对李福英夫妇赞不绝口,他说,过去村里的农产品一般都是等商贩上门收购,价格被压低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今,“乡村福英”通过网络就把农产品卖到山外,价格也很实在。
“电商+”引领了“土货”销售的新趋势,小溪村也乘着这股热潮,在2023年通过党支部引领成立了浦城县山水竹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小溪村支委李福英的“助农直播间”,将笋干搬上展厅展台,采取线上抖音、淘宝直播+线下展销的方式,解决村民销售“老大难”问题,让笋干、竹荪等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2023年,李福英线上直播间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9600斤,营业额200万元,带动近30户农户就业。2023年,浦城县山下乡小溪村直播间被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福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评为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样板直播间”,李福英被评为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最美村播”。
如今,山下笋干从坐等收购和“货郎担”跑市场,转型为通过门店、网店、直播等方式销售,不仅为打响品牌提供了多元路径,更为笋农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笋竹产业是山下乡的特色产业,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山下乡党委书记刘忠云表示,下一阶段,山下乡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生产、物流、存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农产品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坚定走差异性发展之路,深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山下这片绿水青山中书写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出“金山银山”。
浦城是农业大县。多年来,浦城立足生态、区位优势,坚持“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列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围绕乡土、特色、产业的“土特产”定位,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一粒米、一只鸡、一朵芝、一根竹、一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笋竹、灵芝、薏米、等特色产业规模,并探索推行以乡镇党委领办国有企业、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双领办”机制,有效整合乡村资源,调动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阅读:
- [04-16] 浦城县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
- [04-16] 浦城县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
- [04-16] 浦城县举办第二届民间剪纸艺术职业技能竞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