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连接山海 涛声再起

2024-03-13 09:23: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延平区闽江大桥江面上风景怡人。牛辉 摄

南平港开港。林善传 摄

俯瞰斜溪村亲水景观平台。陈国军 摄

核心提示

东南网3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林芳 陈娜妍)春节假期刚过,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机械吊臂将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稳稳吊起,精准放置到船舱内……据了解,截至2月底,南平港2024年累计港口吞吐量24454吨,超过一季度预期目标,实现新年“开门红”。

南平港位于闽江上游。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自古以来是福建连接山海的“黄金水道”。然而,闽江的航运发展也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近年来,闽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进,多地开展协同保护,特别是自2022年12月闽江干流正式恢复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以来,闽江航运和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黄金水道”焕发了新动能。

江涛起伏,见证沧桑变化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历史上就是连接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舟船云集、百舸争流,沿江地区的木材、茶叶、粮食等物产,经由闽江运往沿海地区,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国。

闽江的航运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位于闽江上游西溪与建溪汇合处的南平港,是闽北、闽西各县水运货物的集散吐纳口及通往福州的门户,也是水陆联运的枢纽。闽江水系赋予地区有利的水运条件,形成了以延平区为枢纽的南平地区港口群。

在唐宋时代,延平港口就已是“舟车辐辏、物阜人彩、省门以北、无以为比”的内陆港埠。

1939年,延平延福门建起简易轮船码头;抗战时期,海运受阻,闽江内河水运日益重要、迅速发展,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大动脉;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员通过闽江“红色地下航线”,将战略物资和情报从福州送到南平的游击队,为解放福建作出重要贡献。

闽江的航运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航务工程部门对延福门客货码头进行了扩建;1956年,西溪右岸、南平火车站下游900米处新建了水南货运码头和货坪,并开辟水南至延福门航道,使这一带成为南平港一个新的中转作业区。

在公路、铁路尚未发达的情况下,闽江水运地位迅速上升,闽江成为城乡物资交流和军需运输的主要通道。

福建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闽北地区山林繁茂,是重要的木材产地,闽江成为闽北地区木材外运的“天然高速路”。

吴禄兴是闽江上的一名老排工,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闽江放排运送木材的经历还是记忆犹新——

当时,他们将砍伐收拾好的木材用竹钉、竹篾捆扎成排筏,再由排夫操驭,从南平顺江而下运至福州,这种独特的“扎排筏运”运输方式非常经济高效。

他们将2000多立方米的木材绑扎在一起,组成一个大排,宽度达二三十米,长度甚至达上百米。每张排上的放排工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带上干粮米面,江中直接取水,吃住都在排上,工作环境很是艰苦。

后来,受航道条件等因素影响,闽江航运开始衰退。改革开放后,省委、省政府针对闽江航运衰退的情况,对重点航道进行治理,改善部分航运状况,但闽江水上运输仍然发展困难。

“以前,闽江上航行的船舶都比较小,上世纪80年代以木质船为主,90年代出现钢质船,木质船就慢慢退出舞台。以前,船舶吨位只有30~50吨,最大也不会超过100吨。”从事航运工作30余年的福州水口水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友品说,“早期航道还比较畅通的时候,大概80年代,当时从南平运下来的货物,主要包括木头、粮食、毛竹和矿石等;到了90年代后期,大部分都是矿产品。”

闽江上的老船长林增瓯也见证了闽江航运的兴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江上大小船只络绎不绝。但从90年代起,受碍航闸坝、通航条件恶化等因素影响,闽江航运大幅萎缩,江上船只日渐减少,尤其是到福州的船几乎看不到了。

新世纪后,闽江上游来砂量减少,水口坝下河段受采砂等因素影响,河床水位下降严重,水口电站船闸和升船机可通航天数大幅下降,船舶大部分只能区间通航,闽江航运逐渐萎缩。特别在2011年,船闸和升船机通航天数分别仅有47天和46天,过坝货运量仅22.50万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闽江航运开发,2015年5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闽江航运开发的工作任务,明确提出闽江航运发展目标;同年,总投资约27亿元的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2019年3月,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作业区码头工程开工建设;2021年10月,福建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一线船闸首次试通航……

2022年12月18日,南平港正式开港,迎来新生。当天,随着“武夷2号”新能源集装箱船鸣笛驶离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洋坑码头,标志着闽江干流恢复500吨级船舶正常通航,同时开启了我省内河集装箱运输的新时代。

近日,“闽江1号”在历时4个月建造后,顺利抵达南平港交付,待条件具备后即可投入运营,也将成为闽江航运史上运力最大的船舶。

日前,“闽江母亲河·千年航运兴”大武夷系列行动成功举办,闽清、古田、尤溪、延平四地共商闽江保护与开发,开启联合巡护行动新篇章;多个单位启动闽江航运事业发展山海协作,通过多方共建,共同推动闽江航运经济繁荣发展。

闽江作为“黄金水道”,连接山海,涛声再起,并且继续迈向流域生态协同保护、临港产业、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台阶。

生态优先,绘就水美画卷

走出延平站,映入眼帘的就是波光粼粼的闽江水,犹如蓝丝带一般,清晰地倒映着江上的成功大桥和江畔的建筑物。

“近年来,大家一起努力保护闽江生态环境,水更清了,母亲河也拥有了更高的颜值。”延平区河长制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洪璇感慨道。

延平区夏道镇素有闽江源头“第一镇”之称。近日,延平区河长办联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沿着夏道镇徐洋溪,开展了巡河护河行动。

洪璇告诉记者,2023年3月,延平区河长办为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了护河志愿聘书,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在学生放假期间,开展常态化的巡河护河行动。“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岸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了,河道水质也得到大大提升,‘四乱’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近年来,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像接力赛一样,从未停歇:2018年,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2021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出台《深入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福建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中心主任刘建介绍,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做法,2023年,闽江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100%,较2004年提升17%。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88.1%,较2004年提升38.1%。

“希望接下来在更高的起点上同步推进闽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特别是实现从以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到以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刘建表示。

闽江是福建人民共同的母亲河,守护好这一江清水,是闽江流域各地必须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2023年,南平市以富屯溪流域(光泽县、邵武市、顺昌县、延平区)和建溪流域(武夷山市、建阳区、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延平区)为单元,建立两个跨区域跨流域协作区,联合开展巡河护河行动。

闽江水口库区位于闽江干流中段,是重要的水源地、闽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移民区;库区涉及区域广,水口水库坝址控制闽江流域面积的86%。因此,库区的水生态治理,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6月,闽江水口库区涉及区域延平、闽清、古田、尤溪四地的检察机关,共同签订《关于建立闽江环水口库区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共筑闽江流域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屏障。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