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何以名仕出武夷

2024-03-13 09:23: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有茶,则茶器生。两宋时期,建窑因烧制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兔毫盏等精美的黑釉建盏而享誉九州。建盏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友好使者”,蜚声海外。

名仕聚武夷,还带旺了书籍刻印。自北宋起,建阳的麻沙、崇化两地雕版印刷业兴旺发达,书肆林立。居民多以刻书为业,世代相沿,其中,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肆堂号多达上百个。刀走龙蛇之间,建本涉及上自六经,下及训传,成就了这里成为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

据介绍,朱熹的《四书集注》《近思录》《周易本义》《小学书》等十多种著作都是在建阳书坊里刻梓问世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建阳刻书业更加兴旺发达,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远播与传承。

传与创

——广阔大地写文章

199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武夷山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武夷山文化遗产:“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世纪的极其美妙的景观,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武夷山下,秉持“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办学理念的武夷学院翰墨飘香。及至校内的朱子书院,清白的高墙、枣红的柱梁、乌黑的黛瓦错落有致、尽显儒雅,展厅内陈列着学界20多年来的宋明理学研究历程与学术成果。

2002年,中国社科院与我省共同在武夷学院设立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20余年来,研究中心已成为研究和构建宋明理学与朱子学体系、收集整理理学文献并进行海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学术基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走进武夷山,在绿水青山间留下谆谆嘱托。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闽北,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第二个结合”首提地。

以此为契机,南平举办考亭论坛,成立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筹建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等,努力寻找自身文化之于福建、中国、全世界的独特性。

“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发展就是要实现‘两个结合’。”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品端介绍,近年来,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建立了藏书近万册的文献资料室和朱子书院,从学术研究、中外合作、学科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等方面发力,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浸润社会,为新时代提供新滋养新能量。

闽北,还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南平正全力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目前,南平探索出高端“引”、机关“派”、基层“培”、社会“聘”并举的方式,已经对接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引进高层次科特派2000多人次。南平还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建立常态化招才引智工作机制。

“论文”正不断产出效益。白羽肉鸡育种、杉木育种、杂交水稻育种、百合种球培育等耳熟能详的关键核心技术,在闽北获得突破。目前南平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万项次,设立了21个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还建设了全国首家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把创新经验传到全国各地。

如何把人才用好,南平还在继续探索。

去年底,南平市为了破解“企业找不到专家、成果找不到转化”的难题,打造了绿色产业创新中心。当地引进了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团队,建设“南平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梳理出科技特派员和本地人才1998人、人才需求599个、匹配人才推荐4459人,让产业破瓶颈,让人才有发挥才干的平台。

郑明月就是提供科技服务的一员。

周末的机场大厅里,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全部的行李是一个双肩包。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担任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他,带领团队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是“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国拨资金最多的一个重点研发计划,还推动了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地南平。

在他看来,闽北人尊崇自然、呵护山水理念,崇文重教的传统深入人心,是“双碳”人才能在这里聚集,绿色产业在这里开花结果的“营养土”:“这里不但能让人才走进来,还能留下来;让院士指导、博士研发、硕士做产业,大家都有事业可奋斗、有目标可拼搏。想在大地‘写论文’的人才,在这里都能找到广阔平台。”

2024年伊始,工业园区又迎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的2位教授和10余名研究生;中科院空天院池天河教授团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团队先后入驻。

高端人才在此安家“筑巢”,发光发热,也在续写名仕出武夷的历史故事。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