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起点下梅村的前世今生

2022-09-15 09:04:00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0余幢明清古民居鳞次栉比,交汇的梅溪与当溪静静流淌,沿街的砖雕、木雕精美华贵……在武夷山市区东南,有一座完好保留了清代茶市风貌的小村庄,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这便是万里茶道最东端的起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古民居。郑友裕 摄

下梅,因处于梅溪下游而得名。民国武夷山人衷干在《茶市杂咏》中记述:“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茶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生动还原了当年下梅村茶叶贸易的繁荣景象。

当年,晋商是开拓北上万里茶路,连接闽北茶区与中亚、欧洲茶叶消费市场的关键群体。在下梅村中心地段,曾经巨贾云集的晋商茶馆与一座邹氏家祠比邻而居,见证了一段各地茶商在福建精诚合作的创业史。

据《武夷山市志》记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南丰,因清代武夷山茶市大兴迁至下梅,“以经营茶业获资百余万,建豪宅七十余栋,所居成市”,邹氏与程氏、彭氏、陈氏、方氏等当地茶商家族联手晋商购买茶山,在下梅设茶庄,精选、收购茶叶,建厂制茶,建立了稳定的茶叶生产基地。邹氏家祠内至今仍存有朝廷诰封、茶业经营记录、扁担、麻索等物以激励后人。

在邹氏家祠和晋商茶馆的门外,便是贯穿下梅村古茶市的当溪。这条水面宽不过8米、长度仅1000米的人工运河拥有8个装卸码头,自1680年开通以来,发挥了数百年运输茶叶的关键作用。当溪与村口的梅溪水路呈“丁”字形交汇,从此处的“景隆号”码头起运的茶叶经崇安县城验押后,经由北上船帮、车帮、驼帮的转运,穿过西伯利亚地区到达圣彼得堡。

梅溪河畔的广场上,傲然屹立着一座“万里茶道”雕塑。雕塑落成于2014年,高15.28米,主体由茶叶、竹筏、水浪等元素组成,基座上的碑文以中、英、俄、蒙四种文字镌刻着“中蒙俄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同年,武夷山作为主会场承办了第三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标志着万里茶道福建段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今日的武夷山,正充分发挥茶文化和“双世遗”资源优势,构建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旅游交通网,通过开通万里茶道沿线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推出“印象大红袍”等新型文旅产品、建设“武夷茶世界”等文旅综合体的积极行动,着力推动由山水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由特色茶旅向茶文旅全面融合的新转变。

在这条“世纪大动脉”最东端的起点,武夷茶曾经以“最东方”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世界,在“一带一路”和“三茶”统筹的时代强音中,万里茶道上新的福建篇章未来可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