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闽北代表性酿酒非遗技艺

2022-08-29 08:58:4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省级

建瓯酱香型福矛窖酒酿造技艺

建瓯福矛窖酒底蕴深厚,源于清末传统烧酒的衍变。据《建瓯县志》和《建瓯文史资料》记载:建瓯“白酒生产始见于清末,各酒库兼做”,此后又经历了四次衍变,才产生出酱香型白酒,定名为“福矛”。目前,该酒已成为福建知名白酒。2017年,建瓯酱香型福矛窖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浦城包酒酿造技艺

浦城酿酒技艺历史悠久,在明代就生产出名酒“七倒金”。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编修的《浦城县志》作如下记载:“色似琥珀,其味醇浓,俗名‘七倒金’”。 “七倒金”酒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包酒。 浦城包酒因色呈琥珀,故又名红酒,也称露酒,属黄酒系列。 2017年,浦城包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建瓯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

“三冬老”黄酒采用当地传统技艺制作,酒液颜色比外地的黄酒深,呈绛红色,当地人叫作“红酒”;又因需要自然老熟3年以上,才可饮用,故名“三冬老”。 建瓯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延续传统方法,酒体保持了原有风味。 2019年,建瓯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建瓯黄华山“米烧”白酒酿造技艺

黄华山“米烧”为建瓯特产,据《建瓯县志》记载:“县内白酒生产始见于清末,到上世纪40年代已有专产白酒的万达酒厂、道生酒厂……1983年后,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大量生产瓶装酒,其中以特制米烧为佳,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 2022年,建瓯黄华山“米烧”白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市级

政和高粱白酒酿造技艺

东平高粱白酒一直沿用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酿造,精选优质高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等为原料,严格按照国家纯粮固态发酵规范酿造。2012年,政和高粱白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平老窖酿造技艺

东平老窖白酒有着近百年酿造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政和东平镇生产的窖藏白酒,一度蜚声福建,“南有金门,北有东平”, 齐名厦门高粱。

2005年原酿酒师傅重披战袍,汲取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并配以金峰山优质矿泉水,采用长期窖藏工艺,使东平老窖东山再起,获得“福建老字号”“八闽第一窖”美誉。 2014年,东平老窖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杨八妹竹筒酒酿造技艺

相传宋朝杨八妹带领千人兵马在三千八百坎梅岩村(现延平区茫荡镇半岩村)安营扎寨休整时,因地处穷山僻壤,无法到集市买酒,便就地取材,将酿酒原料注入生长中的毛竹,利用毛竹生长过程中自身内部发酵形成竹筒酒。

后来杨八妹将此技艺传授给当地百姓, 此后当地百姓经常酿造竹筒酒,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淡出历史舞台。

2001年官日树在其父亲的指导下,依照古法尝试恢复竹筒酒酿造技艺,于2013年酿造成功。 2015年,杨八妹竹筒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政和糯米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技艺

政和民间自古就有酿酒传统,政和糯米红曲黄酒,属黄酒系列,取政和高山糯米、红粬、山泉水,经浸糯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糖化发酵、取酒、陈化等传统工序制成。饮之能消食活血、健脾行气。2021年10月,政和糯米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邱游惠 整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