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茶洋窑里的一段“烟火岁月”

2022-07-04 09:06:0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陶瓷研究所当年模拟现实环境特制的电炉,现已停烧

说起延平区金山路103号,一个平淡无奇的地址。那里坐落着一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宿舍楼,风吹日晒,外立面早已留下岁月的痕迹,包括一块木制牌子。

牌面约一张A2纸张大小,漆面已经有部分起皮脱落,唯有“福建·南平延城陶瓷研究所”几字还算留存完好,即便是居住在那的居民,若是不经意问起,也不知这楼里还有个“研究所”。

现在研究所还有人么?是不是早已荒废?带着各种疑惑,记者走进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单位”。顺着指示牌,我们发现在负一楼也有一块牌子,这个牌子较之先前那个富有现代感得多。在灯光的装饰下,“延城陶瓷研究所”七个大字格外显目。牌子的右侧住着一户人家,而左侧就是我们要探访的研究所。好在,门还开着。

这里的一切成列古朴不失雅致,成品展示馆、研粉区、拉坯区、烧制区都保留着研究所最初的模样。“有人么?请问这里有人么?”此时,走出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他步履蹒跚,是这个研究所的老所长。

老人名叫陈文钦,1944年出生,曾任南平瓷厂党支部副书记,南平市第二瓷厂、南平市美术陶瓷厂副厂长,南平延城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可以说他的一生见证了延平陶瓷产业的发展。

“研究所的由来,还得从南平市茶洋瓷器厂开始说起。1956年,那是一个百业待兴的时期,南平市茶洋瓷器厂就此诞生……”在同陈文钦老人的交谈中,仿佛被他带进了一段历史,一段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延平区茶洋窑的发展史。

“说故事,还得从人说起。当年的瓷器厂选址在延平区太平镇茶洋村,那里有着古代茶洋窑遗址,设施设备完备,但在技术力量上还有待提升,时任瓷器厂厂长的徐长茂决定从民间物色陶瓷艺人,最终找到了烧制陶瓷的优秀艺人张水兴,即现茶洋窑陶瓷协会会长张建忠的父亲,邀请他来负责技术和生产。”对于六七十年前的历史,在陈文钦的脑海里历历在目。他说,早年的瓷器厂主要是生产瓷碗,满足的是当时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后来在张水兴等陶瓷艺人的努力下,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瓷器厂也开始生产各种陶瓷类产品,包括后期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

直到1979年,茶洋瓷器厂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在烧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有一批产品再现古时茶洋窑的黑釉瓷。为此,瓷器厂开启了茶洋窑的“复古”之路。随后,由陈文钦任组长,组建了茶洋窑黑釉瓷技术攻关小组,张水兴在其中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一直在钻研黑瓷的形成,研究团队也逐渐在壮大,随着集体改制的到来,1989年我们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成立了这个研究所,一直延至今日。”陈文钦说,看到研究所发展至今,他感到无比欣慰。对于茶洋窑的研究,年轻的一代还在继续,他们从小就在父辈的身边学习过茶洋窑技术,了解茶洋窑的这段历史,“我相信他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今的南平延城陶瓷研究所,更像是一群热爱茶洋窑事业的艺人一起探讨、交流的场所,这也给富有年代感的“研究所”增添了别样的意义。(林梦琳 文/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