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阳徐市:十番锣鼓 奏出乡土雅音
2022-06-08 17:29: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温柳婷 |
分享到:
|
十番锣鼓是徐市镇流传了300多年历史的民间音乐,由过去民间的庙会音乐演变而来,因用锣、鼓、钹、唢呐、二胡、金胡、中音胡、板胡、笛子等十件乐器而得名。演奏方式以锣鼓段、锣鼓拍子与丝竹乐段交替或重叠进行演奏为主要特征。番是指乐曲曲牌丰富、演奏花样翻新,其中包括彩凤来仪、魁星点斗、三星贺寿、四进士、三元及第、华灯飞彩、韵耐春风、喜逢华年、风传佳音、满堂红等十段曲目。2007年获得原建阳市委宣传部、文体局颁发的“特色文化团队”牌匾,2015年被列为第六批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番锣鼓一般由12人参与演奏,其音乐曲牌多样、乐器形制古老、演奏手法富于变化,乐曲节奏热烈、欢快动听,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冯炳义介绍道,十番锣鼓是徐市最具代表性民间音乐,也是本土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放初期曾一度失传,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徐市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对这一传统音乐进行抢救性保护,深入民间寻找专业老艺人,并对保存下来的古谱、演奏技巧进行重新整理编排,使得这种历史积淀深厚、流传久远、传播范围较为广泛的传统乐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番锣鼓是徐市最具代表性民间音乐,也是本土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每逢过年过节、迎亲贺寿、上梁入屋、迎神出案,特别是正月十五闹元宵都会演奏“十番音乐”,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目前徐市镇十番锣鼓队有传承人17人,近些年,十番锣鼓队伍调整充实了5位女队员,使得镇十番锣鼓呈现出年轻化、男女比例合理,让舞台形象变得更加靓丽。”徐市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表示,曾经十番锣鼓队存在曲目单一、单项乐器演奏技巧以及队员间总体配合演奏具有短板,现在已经取得新突破。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乡土特色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徐市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举办专题研讨会,详细研究十番锣鼓的音乐历史、演变发展、艺术特色、传播方式,以及在艺术传承、古曲新编、乐器配备、演奏手法变化翻新等方面,立足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交流。
为推广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市镇积极推介十番锣鼓频繁活跃在徐市文化踩街、民俗庙会等传统活动中,并在许多重大文艺庆典演出中闪亮登场,2019年作为南平市农民丰收节开幕式的开场演出,以及南平市第三届旅发大会赶山节的非遗表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组织了十番锣鼓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关注乡土文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有利于艺术传承。
近年来,徐市镇积极做好十番锣鼓的传承和传播工作,加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配备齐全演奏乐器和表演服装,设立固定的活动场所,进一步让广大群众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非遗文化精神,确保这一古老、独特的传统音乐在徐市的土地上永久流传。
相关阅读:
- [06-07] 建阳:开展旱稻直播试验 践行藏粮于技
- [06-07] 建阳:多部门联合开展“静夜守护”行动
- [06-07] 建阳:1700多名考生“迎战”高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