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叶祥崇: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2022-05-30 17:30: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30日讯(通讯员 黄文静 邱洪福 郭惠)“记得小时候我父亲总说,我们家是一艘在风雨中飘摇的船,还打了很多补丁,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努力向前,光明就会到来。”日前,笔者在光泽一中城南校区见到叶祥崇的三女儿叶群,说起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时她如是说。

叶祥崇今年67岁,祖籍浙江温州永嘉,年轻时为了谋生来到光泽学做木工,后来便在这里定居安家。到了1985年,为了增加收入,他开始自己跑长途货运,一干就是几十年。见到叶祥崇是受梅树湾社区邀请,去采访他作为社区邻里网格长服务社区居民的一些事迹,没想到采访过程中,他服务居民的事迹没挖出多少,倒是他在教育子女成长近程中的一些做法却让笔者深受触动。

在世纪初,一个农村家庭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都不容易,但是叶祥崇却让家中四个孩子都走进大学校门。“我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心里很遗憾。因为吃了没文化的苦,所以我认为学习是穷苦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因此孩子们小时候我就告知他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叶祥崇说。如今,四个孩子都事业有成,大女儿是华侨大学的教授,二儿子在武夷山机场工作,三女儿是光泽一中高中部的语文老师,小儿子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已在外交部任职。

在被问到是如何把孩子们都教育得这么优秀时,叶祥崇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想要孩子们做到自己期盼的那样,言传身教很重要。”“言传身教”四个字可以说是叶祥崇的“教育方针”。他虽然小学没毕业,但闲暇之余总拿孩子们的数学题来看看,思考做法。有一次,他看到上初二的大女儿晚上9点写完作业便在那里玩,就让女儿将她的数学作业拿来看看,发现有一道题似乎做得不对。他重新做了一遍后,把答案告诉女儿。但是女儿不信他,说:“爸爸,你小学都没毕业,这是初中的题目,你肯定做错了,我的才是对的。”叶祥崇没和她争辩,只说你明天拿去给老师看看谁做得对,结果证明叶祥崇的答案才是对的。他用这种方式赢得女儿的信任和尊重,也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要勤于思考,不可骄傲。

除了自己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叶祥崇知道,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自律和独立能力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他给孩子们规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6:30起床,谁都不能睡懒觉,晚上10点钟必须睡觉,只有周六晚上可以看两小时电视,平时只能看新闻,这是叶祥崇家铁的家规。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培养自律意识,也让他们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劳其筋骨,强健体质,是叶祥崇制定的第二个家规。每年到了暑假,叶祥崇便让在城里读书的孩子们回到农村,一起干农活,插秧、种菜、挖地样样都学,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让他们学习干农活是希望他们从小就知道生活不易,任何东西都不能不劳而获。不仅学习要好,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要学着做。而且大夏天干活很辛苦,这也是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的一种方式。”叶祥崇说。

2004年,随着小儿子考进入大学,家中四个孩子都成了大学生,一个家庭供四个大学生,着实不容易。叶祥崇的压力可想而知,懂事的孩子们想着勤工俭学去打工赚钱,减轻家里的压力,但是叶祥崇坚决不同意。“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一心二用,既然在该读书的年纪就要好好读书,不能因为打工分散自己的精力。”所以他找亲朋好友借钱供孩子上学,自己起早贪黑跑货运,无论多难都不允许孩子们去勤工俭学。

开长途货车是个辛苦的工作,24小时睡不了觉是常事,有时碰到要自己找货源,甚至几天几夜没得休息。如今叶祥崇身体时常疼痛,都是当初跑车时留下的后遗症。“父亲是我见过最坚强、最勤劳的人,从我有记忆开始,他就是白头发,但无论多辛苦,他从不在我们面前抱怨。”叶群说,“记得初中时我学到一篇叫《台阶》的课文,里面讲述一位父亲把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从山上背下来。我当时就想到了我父亲,他就和课文里的那个父亲一样,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充满毅力和血性,为我们家撑起了一片天。”

对于孩子们来说,叶祥崇是多面的,他严厉、不善言辞,但是善良朴实。他身上那种踏实肯干、对家庭的奉献精神、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拼劲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也激励着他们。“看着孩子们都过上了比我当初更好的日子,我很开心。现在,我的小儿子每个月都给自己母校的基金会捐一笔钱,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很欣慰,自己的辛苦和对他们的教育都没有白费。”叶祥崇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