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瓯:“宅改”加足马力释放乡村动能

2022-04-15 15:22: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集成运行 全域统筹推进

改革欲立,规划先行。长期以来,农村由于缺乏规划引导产生了无序布局,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机制创新导致改革难以推进。为此,建瓯抓好顶层设计,全域统筹、集成化运行,逐步形成了实用的规划、长效的制度机制,推进改革行稳致远。规划集成编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别按照城郊融合型、集镇拓展型、聚集提升型、田园康养型等多种类型进行规划,盯紧项目策划、招商、审批、建设等环节,有效盘活宅基地资源,走出各自宅改特色路线。当前,已完成67个试点村庄规划和平面整治图。制度设计上,采取自下而上、律师参与、专家把关的方法,全面梳理归纳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一户多宅”“超面积建设”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路径,初步形成《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暂行办法(试行)》等19项制度设计框架,依据制度化解历史遗留问题210宗。其中也涌现出一批创新典型。建瓯市迪口镇探索推行“宅改票”信用制度,由村集体信用背书,对闲置土地资源建档留底、“一宅一票”管理,实现期票化、证券化,具有可继承、交易、变现、抵押等权能,打消村民心中疑虑。去年4月29日,迪口镇首批“宅票”颁发仪式在可建村举行。“农民提出申请后,由村级组织明确宅基地四至边界、丈量宅基地面积,进行认定,并在本村公示,无异议后颁发‘宅票’。”该镇宅改办主任张苏文介绍。“针对村里要回收空闲宅基地和农民不理解之间的矛盾,我们通过发放‘宅票’,回收农民的空闲宅基地,用于村庄规划或产业发展。我们在‘宅票’上加盖村委会和宅改理事会的公章,相当于开出了一张期票。”张苏文说,农民可以通过抵扣、出售、入股、流转等方式盘活这一资产。依托“宅票”建立起信用机制,从而打消农民对宅改政策的疑虑,加快推进试点工作。目前,建瓯已发出21张“宅票”、涉及村民21户、面积达3600㎡。

盘活资产 唤醒沉睡资源

适度放活宅基地适用权,既能破除城乡“要素制约”问题,又符合农民期待,有利于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建瓯结合实际,先试先行探索资源、资产、资本利用模式,集聚农村发展要素。

建瓯市全面盘点有价值的闲置资源,探索建立“三农智慧”云平台交易中心,实行平台入市流转交易,畅通资源转化的渠道。构建申请、审批、使用、管理等全链条服务机制,创建乡镇宅基地审批及不动产登记“联合窗口”,推出“五个一”优质便民服务流程,通过“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简化规范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目前已完成建房审批416宗。

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目的是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农民从土地上实实在在获利。顺阳乡际下村九仙画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际下村将公寓居住权置换宅基地使用权,将闲置的土地资源打造成村级画苑。结合周边的九仙山、漂流等旅游资源,周围一片宅基地将全部作为村里发展研学、乡村旅游等产业的住宿补充,既能美化乡村,更能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

顺阳乡副乡长赖浩华告诉记者,际下村将闲置宅基地流转给村合作社,实施民宿、餐饮经营项目,目前已流转农房7处,流转宅基地使用权1000余平方米。

按照“指标平衡、资产置换、有偿退出、流转交易”模式,建瓯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出租、抵押、入股、继承、转让、互换、联建联营的实现机制,盘活资产流转,全市可释放5157宗、1172亩闲置宅基地和3000多亩可交易集体建设用地。

在建瓯,普遍存在农民生产生活相分离的情况。偏远的农村宅基地,对农民来讲经济价值不大,居住功能不强。因此,建瓯市于去年底出台了《建瓯市乡村人口进城购房优惠实施办法》,投入补贴资金2000万元,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实行进城购房优惠政策,切实让利于农民。

引入金融活水。与农商银行合作推出“乡村振兴·宅改贷”项目,采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组合担保等方式,贷款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有效保障宅基地收储、流转、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资金需求,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注入一池金融活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发放“宅改贷”85户,金额达898万元。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