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法院五年工作亮点回眸
2022-01-04 08:56:0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南平中院举行“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按照高质量跃升发展(“2345”)工作思路,履职尽责、奋勇争先,在生态文明建设、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为民服务、审判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提档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五年来,全市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司法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善于谋篇布局,市法院站位全局、着眼长远,出台了《南平法院全方位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为全市法院生态司法工作明确了长远目标和工作方法。“惩治·修复·联防·教育”生态司法“南平模式”持续深化,省委《八闽快讯》编发简报充分肯定该模式。
勤于主责主业,全市法院共审结涉生态环境案件2943件。被告单位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等污染环境案和被告人伍瑞华等15人盗伐、滥伐林木案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武夷山法院积极参与打击毁林种茶专项行动,到犯罪行为地开展巡回审判、集中宣判,起到有力震慑作用。
勇于探索创新。2018年12月,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栏目对南平市法院审结的全国首例由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了专题报道。全市法院司法服务绿色经济发展,荣获中华环保联合会2019年绿色金融十大案例提名奖,顺昌县法院在全国率先以被告人自愿认购“碳汇”方式替代性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甘于深耕笃行,致力于打造生态司法基础平台,全市法院持续深化10个生态司法教育实践基地建设,3个基地获评“全省生态环境司法十佳体验基地”。市法院武夷山国家公园巡回审判法庭、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驻河长办、林长办法官工作室等相继设立,生态司法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夯实。
成于凝聚合力,南平市法院与南平市政府建立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协作执行联动机制,与各职能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武夷山毁林种茶专项活动等行动,与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四地法院共建司法保护闽江、敖江流域联席会议制度,从厦门大学、机关事业单位等聘请专家建立专家智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案件审理提供技术参考意见,逐步构建起生态司法共建共治格局。
提速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五年来,全市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审审结民商事案件13.2万件334.5亿元,出台提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40项举措,保障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
坚持依法安商,创新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全市法院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调解案件6106件;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南平巡回审判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武夷岩茶某品牌被侵权案入选全省十大知识产权案例;选派法官下沉21家企业服务复工复产,帮助解决合同履行难等问题。
坚持便捷暖商,推行“四一四立”无差别诉讼服务模式,入选南平市营商办、审改办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拓展司法服务,顺昌法院设置“司法惠台联系点”,浦城法院创新“法律特派员”制度;“集约送达服务中心”实现全市法院全覆盖,提升送达效率。
坚持平等护商,在全省首次以竞价方式选定鉴定机构,降低诉讼成本;优化破产处置,落实“执破直通”,推动5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6家企业脱困重生;健全“分调裁审”机制,推行表格式、令状式裁判文书,提高审判质效。
坚持自治尊商,一审妥善审结合同类案件9.6万件,1件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件入选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设置惩戒措施宽限期,建立“白名单”制度,鼓励企业自动履行、诚实守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市法院对接指导泉州、莆田商会成立调解委员会,建阳法院设立经济开发区“诉讼服务站”,及时就地化解涉企纠纷。
坚持善执惠商,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市法院执行质效连续4年保持全省前三,获评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单位。坚持善意文明执行,以“放水养鱼”等方式帮助企业脱困,福州“大儒世家”系列执行案入选全国十大执行案件;推进执行集约化管理,建立辅助事务分流机制,完善执行“一案双查”制度,执行行为更加规范。
提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五年来,全市法院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持续助力依法行政,促进行政诉讼争议化解,有力推动南平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诉讼制度改革,严格依照上级法院统一部署,推进行政案件跨区域管辖改革,各县(市、区)一审行政案件由延平、建阳、邵武、松溪法院集中管辖,行政审判质效明显提升,全市法院一审办结行政案件1650件、非诉行政案件4809件。
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市县两级政府、法院常态召开府院联席会议,府院联动进一步深化拓展,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行政争议化解等领域协同推动工作落实,有效减少行政执法纠纷。监督支持涉市政建设、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等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审结涉“两违”案件165件,有力保障了重点领域、重要工程项目建设。
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强化事前合法性审查,推动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协议程序,通过司法建议书形式,加强行政争议风险提示,鼓励引导行政机关依法自我纠错。深化“五位一体”以庭代训常态化新机制,组织庭审观摩和庭后座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上升、败诉率逐年下降。
助力行政争议有效化解,市法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依法行政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共同行动方案》和21项举措,各县(市、区)法院积极出台相应配套措施,设立行政争议预防调处中心,加强与案件审理地、争议发生地和当事人所在地法院联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支持行政争议有效化解。
做优司法为民服务品质
五年来,全市法院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品质服务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公平正义的期待。
强化民生保障,妥善审理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涉民生案件,组织开展“亮剑八闽”“八闽护薪”等专项执行行动,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全市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和“詹红荔工作室”,市法院成立全省首个“保护老年人权益法庭”,“一老一少”得到专门专业保护。
强化高效便民,全市法院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70个,积极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增设“有案不立”投诉通道,组织网上开庭、调解,创新“1+N”多元纠纷化解、省际司法互助协作等一批品牌亮点,切实减轻闽北山区群众的诉难诉苦诉累。
强化人文关怀,依法为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1718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425万元,让诉求合理的困难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司法助力脱贫攻坚,妥善审理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相关的各类案件1158件,结对帮扶6个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实现4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
强化普法宣传,全市法院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通过网络庭审直播、组旁听庭审、巡回审判等形式,实现“审判一件、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效果。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政务网站等平台及时推送重要司法信息,制作普法宣传片、微电影、微视频,开展以案说法、法律咨询、法院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市法院宣传工作得到最高院通报表扬。
擦亮忠诚干净担当成色
五年来,全市法院坚定不移坚持全面从严,致力党的政治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以高素质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永葆忠诚纯色,持续开展新思想学实深化行动,组织实施“政治三力”提升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擦亮干净底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遏制“四风”反弹回潮。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坚持政治教育、英模教育、警示教育贯穿始终,做到自查自纠走深走实、组织查处动真碰硬。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禁业清单等制度,深入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扎紧职业风险“篱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
展现担当本色,坚持实干导向,优化队伍结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和年轻干部选育管用,落实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形成“源头活水”。注重能力培养,举办各类培训班341期,培训3.8万人次。推进审判精品工程建设,46个案例入选最高法院、省法院典型案例,市法院《南平审判》获评“全国法院优秀期刊”。坚持典型引领,持续弘扬廖俊波精神和詹红荔精神,103个集体、208名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闽北日报通讯员)
相关阅读:
- [11-11] 南平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工作新闻通气会召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