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南平: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

2021-12-22 09:06: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武夷精舍对朱熹理学的原著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以展示,成为“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等交流活动的参观地。此外,南平市推出《朱子之歌》大型文艺晚会,曾赴境外巡回演出,掀起“朱子热”。

“在朱子七十余年的人生中,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在闽北萌芽、发展、集大成,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地,一直作为世界性的学说存在。”陈国代告诉记者,朱子学研究中心坚持与国内外朱子研究机构交流协作,目前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出版著作23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同时,中心参与编撰南平市主办的《朱子文化》期刊,已发行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30余万册,成为朱子学研究的重镇。

为赓续朱子文脉,南平不仅注重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还在传播方式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如政和县引进“大话熹游”文创团队,塑造了朱子卡通IP,已制作动画短片50部,线上传播超3亿次,开发系列表情包和各类文创产品近70款。建阳一中团委建立“爱书者同盟”,引导中学生与校外辅导员“结对子”,定期分享经典阅读心得、开展研学旅游等,让朱子文化来到年轻人身边。

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

“在与朱子相关的活动中展现庄重的朱子礼仪,对大众是一种很直观的宣介。”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荣丽介绍说,“礼仪的程序规范以朱子《家礼》为蓝本,经过简化、改进、优化,重新整理出贴合当下时代需求的版本,推动朱子礼仪在当代落地与品牌化。”

“礼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朱子撰写《家礼》,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周礼》为纲,会通三礼,建立了庞大的礼学体系,保留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在朱子文化的当代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张荣丽说。

朱子礼仪传承流变至今,在闽北民间仍保留有许多风俗习惯。“由于年代久远,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各地的风俗,没有统一规范的程序,不利于礼仪的传承。”张荣丽说。为解决这一问题,由朱子文化研究会发起,组织专家学者对如何复兴朱子礼仪进行探讨并整理出方案,已经开发出成年礼、敬师礼、婚礼、祭祀礼。目前,“朱子四礼”均已成功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非遗之后,“朱子四礼”如何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研究会成员、南平一中语文教师范成忠认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生活土壤,要在新时代自然形成风气,需要不断地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多年来,范成忠指导南平当地汉服社团开展各类活动,让参与者穿着汉服体验朱子礼仪,把朱子家礼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感与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仪式感相结合。此外,经过数年的努力,朱子成年礼和敬师礼已经在南平中小学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当地的特色校园活动。

统计显示,目前,南平共有朱子文化相关非遗线索73个,已争取到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98万元,其中10个项目先后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随着“朱子四礼”等非遗品牌的打响,传统文化逐渐走进了闽北寻常百姓家。(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蒋丰蔓)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