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邵武“脚跟糍”

2021-07-26 08:58: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边城邵武山清水秀,田畴肥沃,盛产优质大米,历来有闽北粮仓之美誉。千百年来,家乡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了多种利用大米为原料制作的美味小吃。怪名小吃——脚跟糍,就是其中的一种。

脚跟糍,又名“脚踵糍”“脚掌糍”“靠粘提”,色金黄,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欢的小吃。“脚跟糍”这一怪名的由来,源自其形状如脚跟。称它为“靠粘提”,则是按照邵武方言直译过来的。2010年,“脚跟糍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脚跟糍的制作十分繁琐。首先,选上好粳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之后将沉淀的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当地人将富含碱的植物烧成灰,放水浸泡,过滤出天然碱水,供做脚跟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的剂子,再手指翻飞把剂子捏成周边微上翘、中间凹的椭圆薄片,如同用脚跟挤压而成一般。随后将5至6片薄片叠成趸,就成了脚跟糍。据说正宗的脚跟糍每趸为6片,含事事皆顺之意。但现在的商家为了计算方便,所卖的脚跟糍大多为每趸5片。将一趸趸的脚跟糍放入笼屉用旺火蒸时,要在脚跟糍上面放上用五花肉做成的米粉肉。这样蒸出的米粉肉鲜美,油而不腻,没了米的生涩。脚跟糍散发出的清香,老远就能闻到,令人陡生食欲。一碗脚跟糍上放一块米粉肉再蘸辣酱吃,简直是珠联璧合的绝配。辣酱多用辣椒粉、蒜泥、酱油、淀粉、盐等食料加水熬制而成,不过各卖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秘方,因此风味各具特色。吃时,一口米粉肉,一个“脚跟糍”,滑润适口,辣香交融,令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卖脚跟糍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店铺中出售,另一种是沿街、穿巷叫卖。生意人推着小车,蒸笼冒着热气,时而缓缓而行,时而停下卖脚跟糍,清香袅袅,又徐徐飘散,特别有生活情趣。

有人说邵武是“小成都”,这一点也不夸张,从人们吃“脚跟糍”的神态就可窥见一斑了。三三两两的吃客,在街边或站或坐,一边吃着一边谈笑风生;或是吃得太辣,一面狂呼着气,一面拼命吞口水,一副十足过瘾的样子,如食饕餮盛宴。那种心情,一如成都人在茶馆品茶、吃小吃一样闲适,吃着吃着便是一种享受了。

现在脚跟糍又有了新的吃法——炒着吃,炸着吃,做火锅料。无论何种吃法都别有一番风味,其中脚跟糍炒牛肉已成为邵武的一道地方名菜。

邵武人对脚跟糍的情感,对脚跟糍的眷恋,一如北京人对豆汁、炸酱的情有独钟;一如法国人对奶酪,德国人对土豆,美国人对汉堡的喜爱。这种的喜好,是印刻在心灵深处的,即使身处他乡,也不可能忘怀。

脚跟糍名怪,却风味独特,与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何等的相似。我真的希望脚跟糍也能像“狗不理包子”那样走出边城,遐迩飘香,远近闻名。

脚跟糍,名怪;脚跟糍,味美;脚跟糍,耐人寻味!脚跟糍在家乡人的眼里已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满足的幸福。(戴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