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光泽:把国家公园更好地存入光泽生态账户

2021-04-15 17:51: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武夷山国家公园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地。公园范围包括武夷山市、光泽县、建阳区、邵武市。其中,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核心部分位于光泽境内,拥有保护区28万亩和武夷山国家公园37.7万亩,被称为“武夷腹地”。“2019年试点工作期间,光泽县主动新增10.1万亩,纳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让光泽生态账户添加了重要一笔。”日前,光泽县政府副县长、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接工作办公室主任罗旭辉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启动后,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寨里镇大洲村的村民。大洲村位于武夷山保护区核心区域,人口369人,有8万多亩山林,其中近5万亩被划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8万亩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从2002年起,国家启动了生态补偿机制,每年下拔该村自然保护区的5万亩生态补偿和2.8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款共计80多万元,全村人均2240元。自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大洲村境内的山林几乎都纳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范畴,生态公益林补偿款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每亩再增加8元。“我一家三口,现在每年领到各类补偿款共有1.2万多元,基本够全家一年的生活开支。”大洲组村民陈玉德说,“这片山就是我们全村人的‘绿色银行’,大家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用心的守护着这片山林,所以我们村30多年都没发生过一起火灾。”

大洲村村民享受到生态带来的红利,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大洲组肖端木等11户作为库区移民,上世纪八十年代从高家搬迁至大洲,并在村口的山脚下建起8幢土木结构的房子。由于房子紧靠山边,且都为木板结构,再加上线路老化,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为了国家生态建设安全,县里报请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后,决定让这11户村民整村搬迁。2019年,光泽县积极向上级争取生态搬迁项目资金,并启动搬迁计划。虽然是二次搬迁,但村民都很配合。“大洲是革命老区,大洲国共谈判旧址就在村内,这里的村民还保留着革命老区的传统,虽然故土难离,但为了国家生态建设,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规定时间内,所有村民都顺利搬迁。”寨里镇镇长、国家公园寨里管理站站长武贤通说。


红茶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文化遗产。司前乡境内的干坑位于武夷山脉北段,蜿蜒于海拔1930米的华东第二峰香炉山麓一带。干坑周边遍布着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茶枞生长在山涧边,石缝里,树林中。光泽觉农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育平说:“司前乡干坑被誉为正山小种红茶祖居地,于2017年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但因地处深山,养在深闺无人识,品牌效应还不够。”随着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司前乡通过引入省民革乡村振兴研修营团队,对干坑小种红茶进行活化,包括产品定位、包装以及推广(在台湾设计界),取得积极成效。干坑红茶的价格提高50-80%,古老烟小种制茶工艺得以重现。“下一步,光泽县还将借助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契机,围绕品牌战略谋划系列项目,推进干坑小种红茶的生产标准化和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让干坑茶走出深闺,走向世界。”罗旭辉说。

除了干坑红茶借“园”升值外,一大批生态产业也瞅准当地优良的生态在光泽落地生根。武夷山水食品饲料有限公司生产“武夷山”矿泉水产品已销往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份,并成为多个大型活动的指定用水,年产值1亿多元;投资20多亿元的泽汇渔业产业园,5月份即可进行第一批鱼苗投放;2018年,福建(光泽)中药产业园落户光泽,光泽培育的中药材龙头企业--承天金岭药业与“中国中药”形成战略合作,作为福建唯一一家拥GAP、GMP、GSP的全产业链中药企业,双方联合为光泽林下药材生态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近年来,光泽县逐步打响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绿色IP”,积极争取并协调在高速出口、县城、寨里、司前公路沿线布设武夷山国家公园宣传牌;协调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并积极争取其它各类项目资金4500万元,用于大洲村生态搬迁、复绿项目,司前乡水毁道路修复、兰州桥建设、寨里镇百石村农村污水治理;着力培育发展以圣农为龙头的“1+3+N”的绿色生态产业。光泽县也先后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入选全国唯一“无废城市”试点县、全国唯一“中国生态食品名城”。(邱洪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