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游大武夷 > 正文

明翠阁:峥嵘岁月三百年

2021-03-09 08:59:5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956年4月,南平县政协召开第一届会议,心圆和尚连任第一、二、三届委员。1962年,心圆被选为南平市人民代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破四旧”将明翠阁藏经楼里的佛经、古籍全部焚烧;阁内的珍贵文物被捣毁,明翠阁国宝——明代观音铜像送给福建省文物总店。

1970年,在“砸烂明翠阁,修复战备路”的口号下,具有三百年历史的“闽北第一阁”毁于一旦,拆了禅寺还挖了山体。心圆和尚也于当年含泪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延平山城,荒芜十多年的狮山再现春意。在南平市(县级市)即将召开政协第六届二次会议,刘光舟、陈必珍、叶友璜、王旭明、陈著生五位政协常委写议案,建议重建明翠阁。

1984年6月28日,市长夏玉瑚、副市长宫维祺等主持召开政府办公会议。会议纪要说,关于重建明翠阁的问题,会议表示同意。1984年6月29日,南平市规划管理处批复成立重建明翠阁筹委会,同意在市区东郊狮山重建明翠阁。1984年7月1日,在明翠阁旧址举行动工典礼。现场呈现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感人场面。1985年5月4日,新华社向国内外播放南平明翠阁动工兴建的新闻。

1985年秋天,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来南平指导工作,他青年时代曾在明翠阁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听说明翠阁正在建设中,他怀念心切,登上明翠阁参观正在雕刻的木件。

明翠阁观音殿,是现今延平城区内唯一的一座仿古木建筑,也是闽北罕见的一座大型的木雕艺术品。观音殿建筑材料为特别定制,天花板厚度2.5公分,瓦片是在闽清定制的加厚青瓦。建筑专家称,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高楼大厦,它的寿命只有七十年,但是,明翠阁观音殿在几百年后,仍然会鹤立鸡群,屹立在凤冠岩上。

明翠阁的建筑特色,概括为三个字:精、奇、险。精,精雕细刻。观音殿大部分构件均是深度雕刻,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殿内藻井直径六米,由一千三百多个拱斗重叠拼装而成。曲栏明朗典雅,翘角飞举,十八个吊篮十分精美。整座大殿木构造都是榫头串连,不用一根铁钉。而且杉木来自南平与建瓯交界处海拔千米的五谷岩原始森林,堪称闽北之最,省内少有。奇,明翠阁楼奇、景奇。旋梯盘空行,阁中有地洞。走出地洞,可观赏剑溪山城美丽风光,九峰罗列窗前,双溪平分静流,令人流连忘返。险,明翠阁依山而建,落差数十米,半是石崖,半是悬楼,主殿如顶托天空,像是蓬莱仙境,阁廊俯瞰四方,青山环抱,绿水环流,山城风光尽收眼底。

重建明翠阁以最省的资金、最快的速度、最优的工程,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于1987年基本落成,工程总决算二十四万零七百五十四元七角七分,不包括群众捐献的木材等建筑材料。

1987年7月9日,明翠阁筹委会将落成的明翠阁移交给南平市佛教协会会长僧崇道。

2019年3月16日,笔者将重建明翠阁十二件珍贵档案资料交给释法康住持,有明代观音铜像图片,还有杭州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家郭仲选书写的“明翠阁”的题匾等。

回望过往岁月,重建明翠阁的志愿者团队们,他们毫无报酬,在山崖上忙碌了三个春秋;延平区塔下、红星、八仙村的农民,他们在五谷岩的原始森林里肩扛又手拖,将二十几米长的杉木运到城里;捐出5分、一角钱人民币支持重建明翠阁的无数延平人……正是有他们,恢宏壮丽、金碧辉煌、朱栏盘空、檐高气深的明翠阁重新立于凤冠岩上,以“闽北第一阁”的姿态守护延平百年岁月。(刘光舟)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