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建阳:文化艺术走进社区居民

2020-12-24 02:34:1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走进建阳区中南社区,听到一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这是市音协主席李家回正在为最近开班的公益艺术课堂第三期竹笛班的学员上课。“上个月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第三期竹笛班报名信息后,几天时间,30个名额就被迅速报满。”建阳区潭城街道中南社区书记王燕介绍说。

记者在中南社区看到,近五百平方米的社区,除了办公场所,还设计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用作公益艺术课堂的上课场所。

据了解,2016年10月,中南社区成立闽北首家社区公益艺术课堂。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工作目标,四年来,中南社区公益艺术课堂开设文学、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摄影、剪纸以及插花等十多种艺术门类培训、讲座30多场次,受到建阳区群众广泛欢迎。去年11月,公益艺术课堂被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热心公益 文艺工作者齐助力

“2016年,我们社区搬进了新的回迁房——美加德广场,办公场所扩大,我们便想,如何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社区居民做点事。”王燕说。

在社区一次对新楼盘入户摸底时,王燕发现建阳区政协副主席、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南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李家回也入住于此,交谈中得知其热心公益事业,常年在乡村小学进行公益音乐支教。王燕受到启发,便请李家回开设社区公益培训班。李家回不仅答应了王燕的请求,还带动身边的文艺工作者参与到公益艺术课堂当中。

“现代社会物质需求普遍得到满足,普通老百姓也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也很乐意到平常的老百姓中去普及艺术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品位。”李家回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曾经主修竹笛。他发现,人们吹笛子缺乏专业指导,经系统规范学习的人很少,导致长期以来,技艺难以长进。为此近二十年来他一直努力在社会中传播、教授现代规范系统的竹笛演奏技巧。

如今他开设的竹笛培训班,已成为社区最热门的课程。除了在中南社区开设竹笛培训班外,他还通过建阳区关工委竹笛支教团在建阳三所小学开设竹笛特色班,希望借此让竹笛这项技艺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同时也成为南平的一个城市名片。

“成年人虽然可塑性不及少年,但是有更强的定性。”在李家回的带动下,省美协会员、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陈军也加入到中南社区公益课堂开设书画课程。

目前,社区依托共建单位优秀人才、社会培训机构以及中专学校师资力量,已聘请了30多位有较高社会知名度、较高艺术造诣,乐于公益事业的文化名人担任兼职教师为群众授课,让居民能够享受高质量的音乐教学。

浸润文化 增添趣味提升自我

“原先自己自学竹笛,吹完之后有憋气的感觉,人很难受,后来在李主席的指导下,才发现自己的演奏方式上出了问题。”公益艺术课堂竹笛培训班第一期学员陈承立在参加公益课堂前就喜欢吹笛子,苦于没有专业指导,演奏效果不尽如人意。参加竹笛培训班后,在李家回的专业指导下,他的演奏水平很快得到提升,目前已经获得竹笛专业考级四级证书,达到中级水平。

据了解,参加竹笛培训班的学员中,有近20名学员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竹笛考级,少儿竹笛班的学员被选拔参加2019年福建省少儿春晚。以此为基础,中南社区还成立了笛乐团代表社区参加各类展演活动。

“只要我有时间,社区的课程我大部分都会参加,对于我们这类生活节奏比较快的上班族来说,通过参加社区的公益艺术培训班,能让我们慢下来去体悟生活。”学员徐晁在参加书法培训班后,一直坚持练习,书法进步很快,另外他也积极地参加其他各类课程。

中南社区通过开设公益艺术课堂,让文化艺术走进社区,获得居民的欢迎与好评。同时,社区还通过开展“反哺教育”,充分利用公益艺术课堂的教学成果,邀请早期优秀学员登上课堂,以传、帮、带的形式辅导新学员,让公益课堂的公益性得以延续。

“通过开设艺术公益课堂,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这也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全新的交流方式,让社区工作更加顺畅地开展,也成为我们探索社区自治的一次有效实践。”王燕这样说。(杨希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