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蔗”成了“致富蔗”
2020-12-14 09:04:5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
水雾升腾的制糖工厂内,成捆的甘蔗榨成汁,工人们翻动锅铲搅拌蔗糖,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香气……每到小雪时节,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就开始忙碌。 又是一年制糖时。9日,在“百年蔗”母本蔗地旁,一年一度的“百年蔗”开镰仪式如期而至,吸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国家甘蔗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如凯等专家大咖,四方宾客辐辏而至。 从2017年首届“百年蔗”旅游文化节起,这片被村民世代守护的甘蔗林声名渐隆,正在成为松溪县的“金字招牌”、闽北绿色稀缺资源“点绿成金”的一个样本。 让“传家宝”发挥价值 万前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理位置闭塞,交通不便。然而正是缘于交通不便,小山村意外保住了300年前的“宝贝”。据史料记载,“百年蔗”种植于清朝雍正四年末,由万前村魏氏家族栽种,已有近300年历史。 用蔗熬糖,万前村由此诞生了走街串巷的贩糖村民,不过由于土法熬制的蔗糖价格不高,效益不彰,村民大多改行,漫山遍野的甘蔗林换成了水稻、茶叶等。饶是如此,土地作物换了好几种,村里还是发展不起来,村里的人也渐渐外流。 都说“百年蔗”是个宝,但这个宝贝在村子里又有什么用呢?守着“百年蔗”这块宝,村民们并不甘心。 2012年,万前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百年蔗合作社,辗转思考之后,万前村决心还是从人无我有的稀缺资源出发,专心做好“百年蔗”。 一开始,村民们对种甘蔗制红糖的路子心存疑虑,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没人愿意入股。 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先种先试,7名党员干部拿出自家近5亩田地,并筹集资金15万元,购置新设备,组织人员到浙江义乌学习制糖技术,进一步提升蔗糖品质。 村民王仕有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7名成员之一。“我们家是魏氏家族的后人,当时就是想赌一把,把自家的东西重新做起来。”王仕有告诉记者,就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儿,“百年蔗”红糖打造出质好价优的优势,合作社实现了11万元的盈利。 尝到了甜头,更多的农户愿意入股发展生产。原有7名党员和愿意入股的30余户农户筹集100余万元,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百年蔗”制糖厂,迈出了产业化的第一步。 2013年,万前村的第一座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交通问题,“百年蔗”产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两年之后,村党支部采取股份认购方式,再次号召村民入股,带动农户增收。最终,村集体入股持有合作社5%的股份,全村208户村民认购了其余95%的股份。“我们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共同致富。”万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周东旭说。 2018年,全村种植甘蔗310余亩,合作社制糖量近4万公斤,村集体分红收入达15万元,村民人均种植及分红收入达5000元以上。 今年,“百年蔗”从当年仅存的0.7亩扩大到了480亩,亩产达到0.5万公斤,收益稳定在每亩5000元。除万前村外,松溪县还在其他6个乡镇试种,计划在2021年扩种到2000亩,3年内扩种到1万亩。 |
相关阅读:
- [12-11] 松溪举行第四届“千年松溪·百年蔗”文化旅游节
- [12-11] “千年松溪·百年蔗”文旅节举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