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延平区:以“合”促“和”打造 “近邻”生态圈

2020-09-21 17:59: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两融合”打造“近邻”文化纽带

硬件促“近邻”。通过充分挖掘辖区特色,结合中心工作,将“近邻”元素有效融入各项硬件设施打造中。把握“硬件”切入点,从儿童素质建设着手,通过开设“红色剪纸课堂”、开展航模科普活动、开放图书阅览室,筹办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实现以青少年群体带动家长群体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为孩子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后引导服务的同时,促进邻里交融,增强居民粘性。做好“硬件”提升点,为社区活动场所充分注入新内涵,让居民能从“近邻”互动中有所学、有所得。通过打造以法律知识宣传为主题的“福寿廊”、邻里和谐文化的“爱在近邻”主题公园等场所,设立小区“微花园”,收集小区居民家中丢弃的植物,搭建花草养护经验交流平台等,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和近邻友好氛围,形成以“近邻”为抓手的正确价值导向。挖掘“硬件”突破点,在设施建设中为“近邻文化”赋予本地特色,展现浓厚底蕴,强化“近邻”理念在时间、地域两个维度上对居民的影响力。通过借助全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深入挖掘辖区文化特色,以延平四贤、朱子理学文化为载体,打造别具特色的“新宋风商业街”,为老旧街区注入邻里和谐等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倡导学习先贤文化,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软件睦近邻。在逐步完善硬件的基础上,同步配套开展有助于广开邻里议事言路、营造睦邻友好氛围的经验做法和文化活动。搭好“连心桥”。充分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拓展居民意见建议反馈渠道,确保社区治理的前沿攻坚点始终落在居民的所急所需上,实现“有事不出小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在辖区四鹤步行街提升改造过程中,通过广纳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对步行街进行整治,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步行街车辆无序停放、店面外溢、流动摊贩多等问题,成功打造了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四鹤步行街新形象。系好“同心结”。因地制宜开展一批休闲适宜、颇具特色的活动,丰富“近邻”文化软载体,通过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全面增进组织与群众、居民与居民间的交流。杨东社区在小区空地旁新建居民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号召小区党支部成员与居民一起在中心打乒乓球、跑步、读书;延福社区积极举办小区邻里节、粽香飘万家、重阳敬老情、百家讲坛系列宣讲等“近邻”活动,力促邻里关系和谐。做好“晴雨表”。创新实施“晴雨表”制度,居民通过张贴太阳、雨点、云朵等标识表达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满意度。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院落管理满意与否,居民只需看看“天气”,便可一目了然。街道、社区每个季度的“天气”情况,也将成为考核街道、社区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该制度实施以来,颇受居民好评。

“和合”作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阐述元素之间理想关系的重要理念,对指导“近邻党建”工作开展具有启发意义。四鹤街道以“三合”促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使“近邻党建”始终服务中心大局,普惠百姓民生,形成城市邻里共治共建共享的良性治理模式。(栗晨程 余丽云)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