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武夷山洋庄乡: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020-07-20 12:56: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洋庄乡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革命老根据地。近年来,洋庄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从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三个方面发力,让红色文化绽放新时代光芒。

保护红色资源,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一是充分挖掘。地方政府在通过查阅武夷山市档案局、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图书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走访老革命家、聆听当年历史见证者或相关人员的描述等途径获得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并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归档成册,以收集到的史料为支撑,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奠定详实的基础。在村民口述遗迹的基础上,通过“点对点核实”、“一人包一片”的地毯式摸排方式,先后深入大安村、小浆村等10个村走访调研200余次,采访知情老人及红军亲属1200余人次,发现张山头红军烈士墓群1343座。

二是合理规划。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保护新路子,洋庄乡政府通过与南平市设计规划院、武夷山旅游集团公司合作,在不破坏原有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实行“一村一规划”,对全乡10个村制定红色村庄发展规划,确定了“大安村+红色+印记”、“坑口村+红色+研学”“小浆村+红色+烈士墓”的发展路子。并根据发改部门建设项目要求,召开市、乡、村三级村庄规划评审会30余场,形成了《洋庄乡红色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告》,已报发改部门审批,目前已进入修建阶段。

三是强力保障。洋庄乡抓住国家政策扶持机遇,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给予重点倾斜,设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通过市、乡两级向上级争取资金2600余万元,分两期完成大安红军街道路硬化、房屋收购、安置地征用、历史建筑修缮、红军街道路附属工程、新旧桥连接段工程修建和立面改造等大安中央苏区红军街改造项目;启动坑口红色遗址群修复工程,开发占地面积22.5亩、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的红色旅游项目,统一对省委旧址、坑口历史陈列馆等遗旧址进行修缮,逐步完善红色文化基础设施。

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文化名片

一是拓展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充分利用以大安村、坑口村为“中心点”的红色旅游资源,当地将零散的四渡桥阻击战旧址、小浆村张山头红军中医院、红军墓群等红色遗址、遗迹整合起来,将发生在本土的红色革命故事和英模人物串联起来,建设集“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展馆(展厅),打造红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目前,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正在合理规划中,聚力打造坑口方志敏红色文化学村,用红色故事教育感染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活红色基因传承这池春水。

二是壮大红色文化宣传队伍。邀请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大安村革命史义务讲解员张珍秀,根据史实与内涵进行提炼形成统一的解说词,着力培养一批由下派书记、选调生、党群工作者组成的红色故事讲解员、红色产品设计员、红色景区管理员。通过开展联学联建主题党日活动、创办红色文化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各地党员干部团队学习本土红色教材《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实地考察革命历史遗迹,结合每年的“5·13”投资洽谈会、海峡西岸茶业博览会、武夷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现场试讲红色文化故事1400多批,讲解1.3万余人次。

三是丰富红色文化展示方式。坚持以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为着力点,搭建以大安、坑口为主线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展”,打造红色线路上的观光特色“墙壁展”——红色文化墙10余面,优化红色研学精品线路。通过利用微博、抖音小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可突破时间、空间窄小局限的“展馆展”的方式,开展“线上展”,目前,已制作红色文化小视频15个、推送公众号相关图片及文章50余篇,逐步形成了“展馆展+路线展+墙壁展+线上展”的展示方式,实现红色文化展示的新突破。

发扬红色传统,提升红色文化效益

一是“红+旅”。积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将“四渡桥阻击战古战场--闽北分区干部休养所遗址”申报为长征主题的旅游线路。坚持多元素融合发展,打造了“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大安红色之旅”,让红色文化资源变为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激活了“红色基因”、塑造了“红色品牌”、弘扬了“红色精神”。

二是“红+绿”。积极发展“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加强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在现代人养生、健康生活观念的基础上,以“红、绿”发展为突破口,将生态景区与红色教育基地串联起来,做好绿色文章,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观红色,游生态”的大安源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引导、鼓励和扶持,“绿水青山”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带动了大安村餐饮业、销售业的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25万元。

三是“红+创”。积极发展“红色文化+文创产业”,着力创作生产一批红色文创特色产品。通过不定期召开讨论会、见面会的形式,探讨红色传统与创意文化的融合点,相互碰撞创意思路,确定能还原历史故事、传播红色声音和紧跟时代潮流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金点子”,并根据文创产品的“金点子”,着手制作提升红色文化效益的“新路子”。目前,已成立红色文创小组15个,召开讨论会30余场500人次,收集红色文创产品设计“金点子”10余条。下一阶段,将优选3条红色原创作品进行展示、推广,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效益。(苏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