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川石乡吴传华、邱银姑的脱贫故事
2020-06-30 16:0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养蜂能手吴名明向贫困户吴传华讲授养蜂技术 吴震/摄
东南网讯 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既需要有人在前面拉车带路,也需要贫困户自身激发内生动力,产生强大的脱贫愿望,才可以真正使扶贫收到成效。建瓯市川石乡为贫困户“量身打造”各项优惠措施,通过扶持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和雷竹、茶叶、山茶树、锥栗等经济作物种植,按下他们脱贫致富“快进键”,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发展信心。
日前,从建瓯市川石乡政府到墩阳村平溪电站养蜂点,沿着1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村道,笔者一行来到贫困户吴传华的养蜂点。
“嗡嗡嗡…”蜜蜂飞舞的声音,伴着清脆的鸟叫声,掩映在山川绿树中,令人神清气爽。吴传华正戴着防护面罩在整理蜂箱,看见笔者到来,他招了招手笑着走了过来。
吴传华这个原本殷实幸福的五口之家,因为他在2006年被诊断出肾病而陷入贫困。“村里考虑他的情况特殊,2016年确认他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帮扶。”针对吴传华的困难情况,后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百友介绍。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后,有了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加上吴传华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身体渐渐恢复。2017年春,他冒雨到毛竹林挖春笋,却不料在返家途中连人带摩托车掉下山沟,旧病未痊愈又添新伤。所幸没有生命危险,一家人却因此又陷入困境。
考虑到吴传华身体情况,村“两委”推荐他到后洋村土蜜蜂养殖场养蜂。乡扶贫办找到养殖场负责人、养蜂能手吴名明协商,由乡扶贫办下拨产业扶贫奖励性资金3万元给养殖场,共建标准化蜜蜂养殖培训基地,吴名明不仅要无偿传授贫困户养蜂技术,还要无偿发放蜜蜂3箱给愿意养蜂的贫困户。目前,该养殖场有蜜蜂100余箱,以"养蜂能手+贫困户"方式带着愿意跟随吴名明一起到各地追花采蜜的8户贫困户,吴传华就是其中一户。如今8户贫困户对脱贫致富越发充满了信心。说到养蜂的甜蜜,吴传华高兴地说:“养蜂每年可以取蜜2至3次,一般春季是繁花期,产蜜量较高,不仅限于在后洋村当地养殖,这次墩阳村花期过后,吴名明又会载上他们的蜂箱一同奔向下一个地点追采优质蜜源。”
邱银姑对今年自家雷竹的长势很满意,表示好好发展生产,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吴震/摄
从放下锄头到养蜂,一样的山林带给了吴传华不一样的生活。小小的蜜蜂成就了吴传华“甜蜜事业”,蜂箱成了“绿色提款机”,也托起了他的“甜蜜”脱贫梦。截至目前,该乡养蜂的贫困户有17户,共有138箱蜜蜂,增加贫困户直接经济收入16.5万元。
雷竹是川石乡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很多村民因此发家致富。在松溪河畔的溪口村,有一片15亩郁郁葱葱的雷竹林是贫困户邱银姑家的。今年55岁的邱银姑是溪口村人,肢体三级残疾,妻子吴兰玉肢体四级残疾,长子前几年溺水身亡,家庭缺乏劳动力,溪口村2016年将其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在乡、村两级帮扶下,他家种植了10亩雷竹。“今年雷竹笋收入12000多元,明年、后年就进入丰产期,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邱银姑向笔者介绍,“乡里给我家每亩补助400元,还帮助我们贫困户解决了竹苗、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让全家人都吃下了‘定心丸’。”
笔者了解到,川石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227户560人。近年来,该乡里出台了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扶持政策,下发了一定补贴给他们: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造福工程和危房改造的,每户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乡里再分别补助2000元和1000元,共补助45户48000元。2019年补助44万元资金用于陈声宏等1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包括锥栗、雷竹、毛竹、蔬菜等共计1850亩。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截止目前累计发放贷款105户次393.8万元,累计覆盖率达46%。开发卫生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22人实现就近就业。仅2019年,该乡就为1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生态林补助11990.25元。此外,该乡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做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确保贫困户稳就业实增收。(张名华 陈基雄 吴震 文/图)
相关阅读:
- [04-16] 建瓯川石乡:1000亩烟叶为农民增收超500万元
- [02-25] 建瓯川石:“两补一奖”助力企业复产复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