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来敲门|吕元鑫: 党旗飘扬处 养“羊”闯富路
2020-06-29 09:41: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吕元鑫在山场养羊 魏剑生/摄
东南网讯(记者 林张清 通讯员 魏剑生 叶秋艳) 在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一条蜿蜒的小路上,几乎每到傍晚都能看到这样一幕情景:迎着夕阳,伴着“咩咩咩”的叫声,一群山羊在主人吕元鑫的引导下,不紧不慢地走向半山坡的羊圈。这个羊圈就是吕元鑫的养殖基地。
说起吕元鑫,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元鑫人穷志不穷,是个乐观、肯干的人。几年前他家因病致贫,我们村委会和扶贫干部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争取了扶贫贷款和创业资金。现在的他依靠养羊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阳泽村下派党支部书记池世伟介绍。
今年62岁的吕元鑫和贫穷斗争了一辈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自从3岁时得了脊柱结核病后,吕元鑫的背就弯了,如今只能佝偻着,和10岁的孩子差不多高。小时候,父亲告诉他:“如果不走出大山,就只能去要饭了。”吕元鑫于是成为村子里最刻苦用功的读书人,这也让他成为上世纪80年代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之一。
因为身体残疾,家里仅有的几分地,吕元鑫也种不了。上不了大学怎么办?吕元鑫想到了靠着手艺来“糊口”。毕业后,他回到村子,开始以修家电为生。但那个年代的家电还是奢侈品,他常常半个月没有一桩“生意”。好心的村民帮他把家里的土地种上,每年送“两三百斤稻谷”,吕元鑫便以此度日。
吕元鑫夫妻构筑养羊致富梦 魏剑生/摄
慢慢的,家乡富裕起来的人多了,修家电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40多岁的吕元鑫眼睛却坏了,再也看不清细小的电路。无奈之下,他万般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螺丝刀和电笔。又一次,他面临着失业。
吕元鑫不服,他又开始学着养山羊。不气馁的吕元鑫就从3只羊开始慢慢养起,饲养、放牧、倒卖……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羊群慢慢扩大到130只,收入最高时一年近2万元。
可是好光景不长,病魔让吕元鑫一家再度陷入窘境。因为脊柱变形压迫神经,吕元鑫的右腿一直疼痛难忍。直到2015年的一个晚上,半夜疼醒的吕元鑫知道自己再也挺不住了,被家人送到了医院。
“如果再不手术,你就要瘫了。”第二天,医生告诉他。
吕元鑫夫妻在饲养山羊 魏剑生/摄
“我不能倒下。”作为全家人的支柱,吕元鑫作出了一个决定,2016年3月,他咬咬牙,把羊全卖了,拿出全部积蓄,借了亲朋好友几万元,躺上了手术台。
“卖掉了这些羊,就卖掉了致富最后的希望。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女儿的生活费和学费怎么办?” 提起生病的事,吕元鑫当时很绝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要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摘掉贫困帽子,脱贫致富奔小康!”脱贫攻坚以来,吕元鑫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助吕元鑫一家脱贫,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多次来到他家中,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讲政策,探讨脱贫路子。结合他家情况及自身发展养羊的意向,决定采取产业扶贫政策对其帮扶。
建瓯供电部门为吕元鑫的羊圈送上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魏剑生/摄
然而,买羊羔、垒羊圈,哪个不需要钱?这真是一分钱逼倒庄稼汉!为了让吕元鑫“东山再起”, 2016年7月,阳泽村党支部通过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为他成功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这笔5万元贷款“意外”上门,让他有了彻底“重生”的信心。用这笔贷款加上亲戚朋友借款,吕元鑫买了100多只小羊和种羊,盖起了新羊圈,开始实现自己的脱贫梦想。
“上午6点到11点,下午1点到5点,差不多是9小时工作制。”吕元鑫笑着说,“人跟在羊群后面不停地跑来跑去,脚和眼睛都不能闲着,要时时盯着领头羊,还要顾到落单的,弄不好就会丢了羊。中午假如不回来休息一会儿,人还真的有些吃不消。在养殖过程中,扶贫干部们也总来我家询问有啥需要帮助的,如果遇到难题,还帮忙联系养殖技术专家,随时给予疑问解答和技术指导,确保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所以,我们养羊有底气有劲头。”
“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啊!要感谢村干部和扶贫结对干部的真心帮扶,拉我一把,我要自己努力干,这样脱贫致富才光荣。”吕元鑫说:“这几年,我们家每年都养了上百只羊,发了‘羊财’,年收入在三万元以上。不仅贷款还清了,连治病时向亲朋好友借的债务也都还清了。现在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滋润。”
相关阅读:
- [06-28] 建瓯东峰镇:端午粽飘香 浓情满乡村
- [06-28] 建瓯:市县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防雷安全执法检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