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邵武 > 正文

刘春联:打了锅子自己赔 炒上豆子大家吃

2020-06-01 21:06: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刘春联与养殖户交流养殖技术 余晓勤/摄 

东南网讯 青山横,白水绕。五月底,对闽北山区来说,昼夜温差较大,雨水充沛。在卫闽镇外石村,连续下过几场大雨,原本崎岖的山路更难走了。但这不影响刘春联在村子里几处养鸭场奔忙。

一顶遮阳帽,一辆电动车,眼前这个瘦小的女人创业改善了家庭条件,还为村民带来了致富经。

摸着石头过河

“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哩……”2001年春日的一天,饲养鸭子的叫唤声穿过茂密的树林,二十岁出头的刘春联站在一群毛茸茸的小黄鸭前,心里满是欣喜。这一步对爱看致富经,一直怀揣创业梦的她来说,迈得着实不易。

彼时,是刘春联和同村村民结婚的第二年,成家之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加上抚养孩子的支出,让原本不太富足的家庭背上不小的经济压力。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刘春联更加坚定了创业的想法。在外石村,家家户户基本以种田为生,外出就业的机会少,思想保守的母亲给刘春联泼了一盆冷水。不过,丈夫很支持。看她坚持,母亲也就不做声了。

刘春联和丈夫拿着从亲友那东拼西凑的5000元钱,在自家后院搭起了保温棚,购来了500只鸭苗,买回来饲料开始日夜照管。虽说刘春联喜欢看创业书籍,但是面对这么多鸭子,她还是一下慌了手脚。有鸭子生病了,她照着养殖技术书本上的方法解剖鸭子,一一对照症状,分析鸭子病情。镇里兽药店的技术员也成了她经常请教的老师。就这样,鸭子养到了可以出售的时候,找谁收购却成了刘春联的难题。因为找不到销路,刘春联的这一批鸭子留在家里“过年”。鸭子一天天长大,饲养成本越来越高。她顶着压力去城区菜市场找人收购,好在鸭子外观好,肉质厚实,品质得到大家认可,自此打开销路。

刘春联饲养的鸭子数量从500羽到1000羽再到3000羽,一年要养殖10余批。刘春联和福州的一家公司达成购买鸭苗协议,她的鸭子收购商范围越来越广,从邵武到福州再到将乐,越来越多周边县市的收购商和刘春联达成长期的收购合作。她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鸭司令”

入夏的闽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连降几场大雨,养殖户蔡加庆坐立难安。这几日,他每天清晨四点就赶到鸭棚查看鸭苗情况。“鸭子就怕冷,保温棚里温度不够的话,鸭苗容易生病。”被放出棚的鸭苗紧紧跟着蔡加庆,十分惹人怜爱。

蔡加庆是外石村村民,跟着刘春联养鸭,是因为他听说刘春联养鸭子有一套,而且愿意传授经验。彼时,蔡加庆家中有患病的妻子,还有高龄母亲需要照料,他自身患有关节炎,劳力有限,光靠务农家庭生活难以为继。急性子的蔡加庆便找到刘春联,提出自己想要跟着学养鸭技术创业致富。

“养鸭子要很有耐心,要边养边学,也要吃苦。”刘春联对蔡加庆说。蔡加庆牢记这一点。他从刘春联那里领回了鸭苗,在自家地里搭棚,养起了鸭子。“我每天四点多就起来,晚上七点多才回去。”蔡加庆对鸭子很负责。他还跟着刘春联学习了一套养鸭技术。“鸭子的身体状况要时刻关注,状况发现得早可以及时预防一些疾病,我可以减少一点损失。”说起养鸭经验,蔡加庆已经很熟练,“鸭子粪便可以判断它的身体状况,拉稀、绿色、白色、混色的粪便和它生病的地方都不一样。”这一批鸭子有1800羽,投入5万元左右,鸭苗是刘春联给的,鸭子疫苗是刘春联丈夫来给注射的,蔡加庆要做的就是用心养好鸭子。上一批鸭子受疫情影响,销量不如之前好,不过,也给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纯收入。蔡加庆性子急,鸭子生病或者有损失,他容易抱怨,刘春联时常说,“养鸭子受市场影响比较大,但是好好学养鸭技术,坚持下去,就肯定能胜利。”她是这么走过来的,也用这样朴实的话语鼓励蔡加庆。

创业的艰辛刘春联没少经历。十多年养殖肉鸭的经验让她赚了一些钱,积累了一些养殖经验,但她忘不了仍生活在困难中的父老乡亲,想着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富起来。刘春联动员一些乡亲特别是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养鸭,指导传授养殖技术。慢慢地,外石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都跟着刘春联养鸭。随着鸭子存栏数越来越多,刘春联积极联系人来收购,为村民联系好收购商,每月定期上门收购鸭子,为了让村民少承担费用,收购人员吃住在刘春联家。贫困户缺养殖资金,刘春联就垫钱给他们买好鸭苗,饲料也按照出厂价给村民,还帮他们送货上门。

几年来,在刘春联的带动扶持的养鸭农户3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其他低保户3户,实现年养殖销售收入65万元,户均增收上万元。刘春联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鸭倌,乡亲们亲切地叫她“鸭司令”。

不忘众乡亲

因为养鸭子致富,刘春联成了村里的名人。2012年,她成为村妇女主任。“他们都说,你刘春联就是因为养鸭子出的名。”刘春联知道,她应该担负起更多责任,带动村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近年来,村里老弱病残人员没有劳动力,干不了重活没有收入来源,一些留守妇女把时间消耗在打麻将、讲闲话上,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刘春联想,一定要把这些劳动力充分用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机会,刘春联听说卫闽镇谢坊村创办了电子产品工厂。这下,刘春联坐不住了。她主动找上门,请教如何创办微型加工厂,还通过人脉资源联系了位于邵武经济开发区的豪科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刘春联带着村里的姐妹们到邵武考察,自掏腰包让她们去学技术,她还和丈夫动手搭建厂房。2016年春节一过,她就在自家办起了电子产品加工厂。

如今,残疾人、70多岁的老人、闲置在家的妇女共有30多人在她的工厂务工,预计一年能为村民带来2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让她们照顾家庭和挣钱两不误。

“她这是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蔡加庆说起刘春联时,有很多感激。刘春联说,生活的贫困、艰苦她都品尝过,当看到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幸福安康,再苦再累也乐意。(洪悦 余晓勤 文/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