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光泽 > 正文

福建光泽:朱冬梅——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0-02-23 14:50: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行内人眼里,这笔贷款纯粹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朱冬梅一行人来回的车费、餐费都不够,更别说挣工资,还得冒风险。朱冬梅说:“精准扶贫,银行义不容辞。即使亏本也得做。”

塞手里锄头容易,教会人锄地难。给贫困户贷款资金,贫困户创业脱贫,是朱冬梅一直推崇的事。

扶贫助残疾人

朱冬梅一直放心不下的是陈金水、陈金财兄弟俩。

他俩从小痴呆。哥哥陈金水70多岁,弟弟陈金财60多岁,他们住在司前乡岱坪村垅头组祖传的老房子里。陈金水虽智力有问题,还会做些简单劳动,种菜、洗衣、做饭。由于陈金财生活不能自理,陈金水本来可以进敬老院而被耽搁着。这么多年来,陈金水既当爹又当妈,带着痴呆的弟弟。

像陈金水兄弟这样丧失劳动能力、无力自救的群体,银行怎样帮助他们脱贫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朱冬梅脑海思考。以往都是逢年过节送物送钱慰问贫困户。这种输血式扶贫,贫困户没有保障,有上顿没下顿的。这种给钱给物的扶贫容易,难的就是找到一条有效的脱贫方法。朱冬梅仔细研读了《福建省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办法》,找到一种“银行+企业+贫困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实行造血扶贫。具体做法就是:贫困户从银行贷出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与企业合作,贷款本金、利息由企业还,企业享受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贫困户每年从企业分红,从而实现企业、贫困户双赢。刺桐红村镇银行贷出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给一家信誉好的企业,这样一来,陈金水、陈金财兄弟俩每年就可以从这家企业分红3900元。2016年底,朱冬梅带着慰问品来到陈金水、陈金财兄弟俩家,再三交代村里结对帮扶的村干部,及时带好陈金水兄弟俩的身份证、户口本、农保卡,确保企业年底打钱到账。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同村的中坑组黄水华与陈金水兄弟家不同。今年39岁的黄水华曾是家里的顶梁柱,有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2014年9月一场车祸,正值青壮年的他丧失了劳动能力。从此,黄水华留下后遗症,常无故会晕倒。家里的天塌了下来,黄水华的妻子受不了打击,一走了之。一家三口,祖孙三代人,老弱病残。黄水华的母亲已61岁,10岁的儿子还在读小学,一家人住在一个45度倾斜狭窄的危房里。

2016年底,朱冬梅又来到黄水华家。2016年,黄水华利用易地扶贫搬迁款补助7.5万元,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盖起一座一层的水泥房,准备春节搬进新房。朱冬梅每次去黄水华家都要带些礼物,如小孩子的漫画书、家庭生活日用品食用油、小孩的衣服等。看建房进展情况,详细询问黄水华家里有什么困难。这次,朱冬梅有个目的就是再次争取为黄水华家办理企业扶贫。每当向黄水华母亲讲解“银行+企业+贫困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黄水华母亲不相信“向银行贷款,自己不但不要还本金、利息,还有分红”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我一个老人家既要照顾生病的儿子,还要带孙子,吃饭都成问题,怎么还贷?”黄水华母亲头摇得像拨浪鼓,远远地躲着朱冬梅说,“我孙子才十岁,就欠下5万元贷款,怎么还得起?”对黄水华家这样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力的“三无”家庭,朱冬梅说“银行+企业+贫困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是脱贫最好的办法。“看来,这次又不行,那得下次再来。总有一天,她会明白,会接受的。”朱冬梅信心满满地说,“精准扶贫,贫困户一个都不能少!”

朱冬梅就是这样带领团队走访贫困户,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将信贷资金送到有需求的人手中。截止2016年底,刺桐红村镇银行已发放资金744万元,带动贫困户115户发展生产、就业资金合作,为贫困户节约30余万元。在朱冬梅的影响下,银行的所有党员都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

“光泽刺桐红村镇银行是光泽第一家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的银行。朱冬梅行长乐于为贫困户奔波,主动下到户上,充分利用村干部,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扶贫政策把握到位,企业审核把关严,程序完善。积极引导企业帮扶贫困户。”光泽县农业局负责扶贫的副局长邱学文说。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