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焦岚之变

2019-11-25 10:23: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焦岚村,是闽北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全村人口520户1822人。13个自然村星罗棋布,人口分散。


土地,是当地村民手里最大的财富,全村土地4800多亩,主要用于种粮。但是,过低的种粮效益让三分之二的村民走出了大山讨生活。


粮食收益低的痛点在于价格低,价格低问题在于特色不足。因为两个人,焦岚村从去年开始有所改变。


一位是老农技员林李财。早在2012年,江浙客商在村里试种特色农产品红米和黑糯米,聘请的农技员就是林李财。让他惊讶的是,这些米每公斤40元,与平常米价格相差近10倍。但由于技术、成本、种植习惯等原因,村民不敢试水新品种。


另外一位就是新来的下派第一书记刘小华。“刚到村里时,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万元,是一个贫困村。如何让乡亲们增收,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难题摆在面前。”刘小华告诉记者,焦岚村去年11月成立了美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瞄准的正是已在村里落地生根的红黑米新品种。今年5月,公司流转土地300亩,为农户购买新种子,引入了第三方的农机服务。种植师傅就是林李财,解决了技术问题。


在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帮助下,这片试验田成为2019年福建省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刘小华觉得,在这块试验田里,必须换另一种种植方式。“按照标准化生产,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放水,路旁种植波斯菊等显花植物吸引害虫的天敌,再辅以捕虫器,一季稻结束后种下紫云英作为生态肥料,将原来‘水稻懒人’的经营模式变成了一门精细活。”


刚开始,村民们心里不踏实:亩产只有三四百公斤,只有高产杂交水稻的一大半,价格这么高,到底有没有人要。公司便从销售终端着手,引入了订单农业的模式,在福州、厦门等地签订了销售订单,约5万公斤。这样,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