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朱熹与光泽乌洲李氏的书信文章

2019-11-21 09:44:45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宋伟大的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大部份时间在闽北,其中光泽是他讲学和游玩的涉足之地。因为这里的乌洲李氏世家有他崇敬的先师和学友、学生,所以他常来常往,并留下了不少文章和书信。


翻阅清版《光泽县志》“文苑”中,载入了南宋大儒朱熹给光泽乌洲李氏的多篇文章书信。如《特奏名李公纯德墓志铭》《西山先生李公墓表》《新建社仓记》《答李滨老书》《答李守约书》《答李相祖书》《答李壮祖书》《答李方子书》等。文章书信内容精要,言简意赅,寓意深长,读罢让人肃然起敬,回味无穷。


这其中的书信文章,有的是朱熹应光泽乌洲学友李吕之请而写,有的是与乌洲李氏家族中的学生通信往来。


光泽地处闽北与赣交界,境内的杉关、云际关等是福建通往江西等地的主要通道,留下当年朱熹外出游学与讲学的足迹。乌洲在光泽县城东北面,因地处乌君山脚下富屯溪旁的大洲而得名。在这里世代居住的李氏家族,是当时著名的理学世家,故有乌洲李氏之名。其祖唐朝诗人李频,浙江建德人,科举进士。唐咸通年间任建洲刺史,后殁于任上。其次子李起扶柩归乡,途经光泽乌洲,遇有战乱,不得前行,遂就地安葬。其后代就在此定居,继承家学,耕读传家,历代人才辈出,为当地旺族。“邵武军光泽县东一里许,有地曰乌洲。李氏世居之,为郡著姓。其先有赠大理寺评事者,讳铎,始以文行知名乡党”“故其子弟见闻开扩,趋尚高远,不与世俗同”(朱熹:《特奏名李公纯德墓志铭》)。乌洲李氏世代出有“二凤”“三龙”“七贤”“十三子”“等杰出理学人才,特别是李深、李郁、李吕、李闳祖、李相祖、李壮祖、李方子、李应龙为宋元时期著名的闽中理学“李氏七贤”,名噪当时,为世人景仰。


《特奏名李公纯德墓志铭》这篇文章是朱熹应李吕之托而撰。李吕,字滨老,生于北宋宣和五年(1122),卒于南宋庆元四年(1199),享年77岁。自幼家传理学,随叔父李郁学,精学于唐代韩愈的文体风格,著有《澹轩集》等。他早年与朱熹在庐山讲学相识,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相互推崇。他于淳熙六年(1179)与在庐山讲学的朱熹相会,二人一见如故,洽谈甚为投机,遂结为学友。李纯德是李吕的父亲,一生好学,但时运不济,科举不第,终生不得志。到了晚年为朝廷恩赐,获特奏名进士。朱熹对乌洲李氏家族极为了解,对已故的李吕父亲李纯德非常敬重。他在这篇墓志开头介绍了李氏世家的源流,对李氏家族理学传承大为赞赏,对李氏家学中的杰出人物给予高度评价。接着笔锋一转,说到李吕之父“讳纯德,字得之者,则处士之长子也。少治《周礼》兼《左氏春秋》,为文简古,不逐时好。弱冠游太学,荐而不第,舍法行当充贡,又不果行。竟以累试礼部奏名天府,将入奏……”。文中还称赞李公纯德对家人族人的大度及守孝,扶人之难,济人之急。“为人事守孝谨,友爱其弟,至死不少衰。遇族尝有恩意少,有忿争,则为居间极力平处,不令入官府。不幸死丧,则为经理其家事,任任其婚嫁之责……”“时海内多虞,举人有不能试礼部者,往往恩直补官。有人谓府君盍自言者,府君不答。老之将至,婆娑邱林,吟讽书史,恬然自适,未尝有不遇之叹也。”表现李纯德那淡薄名利,超于世外的高风品性。《李公纯德墓志铭》文中朱熹还写道其子孙今有二十七人,而长子李吕强学博记而闻名,教导诸子有法。为“天之所报府君者。其将在于此乎,乃为铭使刻家上以人俟。”


《西山先生李公墓表》也是李吕托朱熹而撰。李郁是闽学大儒,师从理学大师杨时18年,与朱熹的老师罗从彦为同门师兄弟。虽然因所处时代不同,无缘谋面,却是朱熹尊崇的前辈。 “熹少好读程氏书,年二十许时,始得西山先生所著《论孟诸说》。读之又知龟山之学横出此支,而恨不及也。”在墓表这篇文中,朱熹详细介绍李郁的生平,以及求学理学大师杨时的经过。初见时,杨时告知李郁:“学者当知古人之学何所用心?学之将以何用?”李郁在杨时门下日夜攻读,得窥门户。“于是独取《论语》《孟子之书》而伏读之,早夜不懈十有八年,然后涣然若有得也”。杨时深赞李郁好学的精神,将三女儿许配于他。杨时逝后,后学的人多跟他郁学。李郁多次科考不第,“后举遗逸被朝廷召对,卒官福建省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以右迪功郎,除三司敕令所删定官,后为承务郎。时逢秦桧当权“自度不能俯仰禄仕,遂筑室邑之西山,往来读书其间。


《新建社仓记》一文讲述宋代时光泽社仓的建设经过。社仓是朱熹一生为民生所推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延续千年,为赈灾救民起到重要的作用。当时,作为社仓初行,推动维艰之际,其学友光泽李吕首先响应,鼎力相助,向县令张訢,字侯,提议在光泽推动,得到了县令的首肯。为此,官府在当地建起了社仓,动员大户募集仓粮。而后,李吕特请朱熹为光泽社仓开用撰写此文。当时光泽地方贫穷,民间疾苦。碰到灾荒年,许多人家无粮而死绝。旅人途经光泽生病饥饿而死事件也时有发生,让人叹惜。“光泽于邵武诸邑最小而僻。自张侯之如至,则已病夫市里之间民无盖藏。每及春夏之交,则常籴贵而食艰。又病乎中下这家,当产子者力不能举,而至弃杀之也。又病夫行旅这涉吾境者,一有疾病,则无所于归,而或死于道路也。”文中还介绍了李吕学习邻近崇安、建阳的社仓经营之法,与县令商议而效仿。“盖其创立规模,提契纲领,皆张侯之功;而其条画精明,综理纤密者,则李君之力也。邑人既蒙其科而歌舞之,使者亦闻其事而劝奖焉。”文中对县令张訢生平进行褒扬,对文友李吕也不惜笔墨大加推崇。朱熹最后在文中发一番议论,通过社仓说到李吕,对其怀才不遇而叹惜。“李君与予盖有讲学之旧,予每窃叹其负经事综物之才以老,而无所遇也!今乃物因张侯之举而得以精见毫末,是不亦有感于李君者,来者尚有考云。”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