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图片|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小小雷竹笋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2018-07-31 11:08: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记者 王昱钦)7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建瓯市川石乡溪口村,几个村民正在卸载给雷竹笋保温用的谷皮。

“1亩雷竹10亩粮,3亩4亩娶新娘,5亩8亩盖楼房,10亩确保奔小康。”这是在建瓯川石乡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思路,立足雷竹生产兼具生态、经济双重优势,大力推进雷竹产业发展,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小小雷竹挑起脱贫重担

“雷竹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营养高、笋味美,新造林两三年就有收入,第5年达到高产,平均亩产2000多公斤、产值3万多元,科学管理后最高亩产值达6万多元。”建瓯市林业局的专家告诉记者。

据悉,建瓯市对于当年雷竹种植面积达5亩以上、初植数量达60株、成活率达85%的农户,给予每亩补贴300元。目前,建瓯市已有500多户农户种植雷竹,面积达1万多亩,年产值达1亿多元。

“以前溪口村大部分农民都以种植毛竹、蔬菜为主,这类农作物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远低于亩产5万元左右的雷竹。”东河雷竹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吴增付向记者说道。

溪口村现有贫困户24户,贫困人口76人。“最忙的时候,平均一天有40多个村民来合作社打工,男的一天工资150,女的也有100。雷竹的出笋期一般从当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四月初,这样算下来,一个村民来打工一年能有20000元左右的收入。”吴增付说。

溪口村村民徐惠生是合作社的“常客”,只要没有农活,他都会来合作社打工。“卸一车谷皮可以挣几十块钱。”徐惠生告诉记者,“只要闲的时候我就到合作社来打工,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一两万块钱。”

合作社抱团取暖拓宽致富路

“我接触雷竹这一行已经20多年了,可以说是福建比较早做雷竹生意的。”吴增付告诉记者。早些年,吴增付看中了建瓯的雷竹市场,便成立了合作社,想在建瓯干出一番大事业。

合作社成立之初没什么名气,雷竹笋的销量并不理想,这让原本满怀希望的吴增付大失所望。那段时间他辗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推销雷竹笋,与家乐福、永辉、联华等大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并摸索出一条农超结合的新模式,即合作社与超市合作,直接供货,免去了中间商赚取的差价,大大降低了成本。

销路打开后,合作社雷竹笋的销量一度走俏,很快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打开后,订单量直线上升,单靠我一家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当时在东河片的几个乡镇有不少雷竹种植合作社,我一家家上门,劝说他们联合在一起。最后,我们20多家合作社联合起来,总的雷竹林面积将近有五千亩,占到东河片区的一半。”吴增付说。

在各合作社“抱团取暖”后,以往“有产量没销路”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有了订单,农户们种植雷竹也有了保障,种了就有得卖,大家积极性都上去了,我们农民致富也有了盼头。”一合作社成员告诉记者。

抱团合作后,联合社雷竹笋的产量每天最高能达到70000斤,不仅满足了周边省份的需求,还远销深圳、香港等地。

新技术增产量 环保又节能

“以前都是用普通化肥,土壤容易板结,不利于雷竹笋的生长,现在我们都是用光泽产的有机肥,不仅环保,而且产量也提升了不少。”东河雷竹专业合作社技术顾问黄德婢从雷竹林里抓起一块泥土向记者介绍道,“肥料的使用很关键,松软的土壤可以让雷竹笋更好地生长。覆盖谷皮能给竹笋保温,谷皮盖得太厚太薄都不行。”

黄德婢种植雷竹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了,如今的他已经是东河片区远近闻名的“雷竹专家”,经常有雷竹种植户把黄师傅请过去为他们授课,黄德婢毫不藏私,将他的所有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其它种植户。

川石乡雷竹种植大户林良惠种有60亩的雷竹,17年他的雷竹林亩产只有3000斤。“去年林良惠请我去给他的竹林看了一下,我也把我的方法和经验都告诉了他,听说今年产量翻了一番。”黄德婢自豪地说。

在吴增付的合作社,记者看到大量全新的水管和灌溉器材,这是吴增付买来准备铺设的灌溉系统。“这套新的灌溉设备可以有效控制水量,以此来控制土壤湿度,既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促进笋的生长,提早上市时间,一套设备前前后后花了大概40万。”吴增付介绍道。

合作社不仅拥有了全新的灌溉设备,就连无人机这样“高大上”的机器也被运用到农药喷洒上。“现在打药都是用无人机,效率高,就连施肥都是机器代劳。高科技的运用加上科学种植,我们的笋更大也更嫩了。”吴增付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