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民生 > 正文

浦城县双同村酸枣糕:酸在舌尖,甜上心头

2017-10-12 08:36: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记者 王昱钦)秋意渐浓,秋风吹黄了树叶,也吹响了丰收的号角。望着遍布在山中的野生酸枣树都挂满或黄或绿的野酸枣,当地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接下来,浦城县双同村即将开始长达两个多月的酸枣糕制作期。

历史悠久的双同村酸枣糕

记者走进双同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酸枣糕,门口、屋顶、菜地,到处都能看到晾晒的酸枣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不已。

双同村地处闽浙交界处,坐落在匡山脚下,方圆几十里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远近闻名。目前,双同村已拥有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十佳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共6个国家级品牌。

双同村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高寒气候孕育了双同村野酸枣的独特风味,由它制作出来的酸枣糕味道酸甜适中,口感柔韧细腻。浦城那么多村都在制作酸枣糕,但大多数人偏偏选择匡山的酸枣糕,因为匡山的传统工艺酸枣糕历史最为悠久,家家户户都有枣树,人人都爱做酸枣糕。双同村拥有的保存完整的3万亩原始森林,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而更重要的是双同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国家级森林公园匡山核心区,680米海拔高山气候,野酸枣自然风味独特,由它制作的酸枣糕,酸甜可口。

留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砍树就能发财”的歪风使得大片森林成为一片片秃山,但是双同村始终秉承“留住绿水青山,保子孙后代饭碗”的信念。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制定出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保护方案和村规民约,村两委干部进组入户,挨家挨户宣传《森林法》,苦口婆心做工作,终于使匡山所有炭窑熄了火。据说,当年双同最困难的时候,有个木碗厂老板拿着当时看来是巨款的7000块要买村里的几十棵酸枣树,在时任双同村村主任的李仕银家里软磨硬泡一个星期,最终还是未能如愿。李仕银和双同村民咬定“再穷不砍一棵树”的原则,保住了这些宝贵的绿色财富。

2016年,双同村村集体收入达6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通过生态立村、旅游富村,双同村走出一条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之路。每到节假日,来此旅游的八方宾客络绎不绝。2011年11月,双同村被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之一。

生机勃勃的传统手艺

打酸枣可是一项技术活,不但要有高超的爬树本领,还要有能在树上闪躲腾挪的功夫。匡山酸枣糕的制作,从收集、清洗、煮熟、脱皮、去核、晾晒、成型,每一步都是手工完成,每一个酸枣糕都犹如蜂蜜般橙黄透明,入口柔韧细腻,韧劲十足。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野酸枣有“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的功效,并且它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尤其是丰富的维C含量,被誉为“维C之王”。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酸枣糕晾晒上七八天就可以装袋销售了,每年双同村的酸枣糕成品能达到三万斤,按照每斤20元的单价,销售额可以达到六十万元。成为了许多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现在,很多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局面,而匡山脚下的双同村却将酸枣糕制作这项传统的技艺演绎出了勃勃生机,也许这正是得益于匡山的旅游业的发展。产品有了销路,农民才不用发愁,这项传统技艺也因此有了长盛不衰的发展动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