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曲艺教育短板待补齐

2017-06-23 10:13:42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这种极具民族特点和民间意味的表演艺术面临着人才断档、作品匮乏等问题,正陷入传承发展的困境。

日前,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曲艺人才培养模式,这关乎曲艺发展的全局和未来,是中国曲艺界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学科与专业目录双重缺失

据本次会议主办方中国曲艺家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有8所高等院校、8所高职院校、16所中专学校正开展曲艺教育,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设了曲艺鉴赏相关课程或已开展曲艺研究。如,辽宁科技大学从2004年就开始招收曲艺本科生,开曲艺本科教育之先河;北京城市学院则从2015年开始招收曲艺与社会文化类大学生,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多种行业。

遗憾的是,由于曲艺在学科目录和专业目录上的双重缺失,在招生考试环节,曲艺只能作为表演、音乐等艺术类专业的一个招考方向,可谓“有实无名”,这导致很多有意愿、有条件开展曲艺高等教育的院校得不到足够支持,就此止步,一些院校甚至叫停了开展多年的曲艺高等教育。河南省平顶山学院就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学院曲艺专业开设了5年,可每年只能以音乐表演专业的名义招生。这样一来,学生入学一年后大多要求调专业,不再学习曲艺。”平顶山学院党委副书记田建伟说,学院曲艺专业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减,今年“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他说:“我们很困惑,不知道明年是否还有开设曲艺专业的必要?”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影响了教师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山东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讲师贾振鑫说,曲艺理论研究成果在参与各种学术评比的过程中,不仅学科归属模糊,而且评委也非业界专家,这让不少教师感到沮丧。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认为,曲艺艺术没有适当的位置,已经是一个严重问题。最本土的、民族的曲艺艺术一直未得到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没有实现学科的建立,这是高等教育中民族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推出更多曲艺教材

一门艺术要想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地发展,离不开专业教材,曲艺也是如此。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指出,目前,曲艺理论研究落后于艺术实践,学术成果好似零金碎玉,不成体系,专业师资和教学科研队伍尚未形成。“在这样的条件下编写曲艺本科教材,有如沙漠里打井、高山上盖楼,工程难度很大。”崔凯说。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这个实际困难,作为曲艺高等教育主要推动力量的中国曲艺家协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推进教材编写工作。据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介绍,2014年,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全国曲艺界之力,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合作开发编写高等院校曲艺本科教材。经过3年努力,首批12本曲艺本科教材的编写已全部启动。如今,《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3本教材已经面世,《中国曲艺艺术概论》《相声表演艺术》《评书表演艺术》3本预计今年底出版。

据介绍,这套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曲艺史论体系、曲种表演体系、曲艺资料查询体系,建构了曲艺学的基本框架,也吸取了其他姊妹艺术及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新的时代气息,既可用作高等院校曲艺专业教科书,也可供广大曲艺工作者和爱好者作为参考书使用。

时代呼唤曲艺人才培养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曲艺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青年曲艺人误以为,能赚大钱的就是曲艺界的“大师”,原汁原味学传统不如抄近道模仿网络红人。“为什么文艺创作有‘高原’无‘高峰’,就是因为现在许多艺术工作者都在追求短暂的利益,根本不去想怎么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曲艺界亦是如此。要知道,能挣大钱的未必是大家。”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指出,当代曲艺从业者文化素养、职业操守的塑造,离不开正规的高等教育。

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指出,以前曲艺界能出优秀人才和作品,少不了文人的支撑。“但现在,大部分曲艺作品的艺术水准难以保证。自身缺乏文化素养的曲艺人,如何才能打动知识越来越多的现代观众?”他说。

业界认为,曲艺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职业艺人,而是造就高素质的曲艺人才。“经过高校培养的曲艺表演人才与职业艺人的区别在于,曲艺表演人才文化素质高、艺术修养深、表现能力强,特别是具备创作和创新能力,能够把传统曲艺的优秀基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曲艺的传承发展担当重任。”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赵海燕说。(记者 张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