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松溪:“对下游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2015-01-22 08:50: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驻南平记者 唐亚新)

地处福建北部的松溪县和浙江最南边的庆元县,都是出了名的经济落后县。一个是浙江6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一个是福建23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剑拔弩张”式的河水污染纠纷之后,经过全面整治,近年来这两个贫困县共饮的一江水变清了,经济也发展了。不久前,两地“把酒言欢”,共筑碑亭,纪念和庆祝了一番。

山区穷乡如何做到兼顾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主政者肯花大力气,舍得砸钱重点整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最理想的一种情况是,钱砸下去,水绿了,山青了,生态也美了。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转变发展方式,提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并非新论调,但知易行难。更何况,环境污染的治理,尤其是跨界河流的治理,从来都不是一项单一的环境整治工作,它更多的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松溪与庆元这种兼顾“红经济”“绿利润”的跨界河流污染治理“闽浙模式”,关键词是观念先转、制度保障、产业转型、综合治理。

最重要的是观念先转。采访中,庆元、松溪的官员观点一致:“对下游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这一共识的形成,亦非是在今日。时任松溪县环保局长吴孔仙回忆说:“在上游污染严重起来之前,我们就意识到了好环境的重要性,并加大了治污力度。”庆元县环保局长叶华成则坦言:“我们至少提前18年就开展了治水工作。”

山区穷,高污产业又是支柱产业,治污之痛可想而知。但庆元看到的不是眼前的一己之利,松溪也不图这一时之利。

推行新的发展模式,还需制度保障。无论是从源头合力治水的“跨界派驻治水指导员”模式,还是近日签署协议形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闽浙两省六县合作治水机制,抑或是两地都在探索中的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辖区内河流污染治理的河长制,其目标指向都是相同的,即从制度上保障生态与发展齐头并进。

早在2012年,松溪县就成为闽北首个省级生态县,并在去年申报了国家级生态县。在去年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庆元县连续第三年蝉联第一。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松溪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6亿元,同比增长12%;去年前三季度,庆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保持丽水市第一。

较之其他区域,作为水源地的松溪和庆元,在产业发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产业转型、综合治理上,这两地的步子却迈得实在,真正做到了既治标又治本。近年来,松溪县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对环境污染小的生态农业、食品加工业等;庆元则致力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产业,形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支柱产业。

地方发展和经济勃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环境治理,本质上还是靠产业转型。走生态新路,对为环境做出一定牺牲的区域来说,当为一个好的选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