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阳:一脉文心传薪火 满城书香润潭阳

2025-11-06 17:54: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6日讯(通讯员 张高鹭)“通过五天的系统学习,原本停留在书本上的朱子文化、建盏历史变得立体可感,我们不仅要做建阳文化的学习者,更要成为传播者。”近日,在建阳区2025年文化人才能力素质提升班(第二期)结业座谈会上,新录用的事业单位人员徐天祥满怀信心地表示。这场名为“书香建阳·文化强区”的培优工程,正以坚实的步伐,为建阳培育着一批批文化的传播者与播火者。

建阳自古文脉昌盛、群贤辈出,拥有“图书之府”“理学名邦”“朱子宋慈故里”“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原中央苏区红旗不倒县”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里成就了朱子的理学思想,留下了宋慈的法学精神,传承着建本印刷的文明薪火,延续着建盏工艺的千年匠心……

第一期开学式 建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培促学,筑牢文化传承“人才链”

“举办系列文化提升班,是我们盘活本土文化资源、夯实人才基础的关键一步。”建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赖贞明介绍,“第一期我们聚焦文化讲解员,旨在提升一线窗口专业素养;第二期是面向新录用公职人员,为他们系好职业生涯‘文化纽扣’;第三期将辐射社会各界爱好者,扩大建阳文化传播‘朋友圈’。”

这场为期五天的培训,融合了双重内容,一方面深入讲解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本文化、建盏文化等理论精髓,另一方面组织学员走进考亭书院、建盏文创园、宋慈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让理论知识与实地场景深度结合。

“我们从‘坐着听’到‘走着看’,在考亭书院、寒泉精舍感受朱子讲学的情景,在建盏文创园亲眼见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学员林晓芸对这种沉浸式培训形式赞不绝口。理论深度与现场温度的交融,不仅让文化知识真正“活”了起来,更有效激发了学员探寻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

对于将主阵地放在党校,建阳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邱行洲阐释了其深层考量:“将文化提升班放在党校举办,正是为了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与文化传承方面的双重平台优势,让学员在增强政治素养的同时,深化对建阳文化的认同与热爱,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才,为‘书香建阳·文化强区’建设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不仅仅是课堂培训,建阳区还同步推进文化讲解员队伍建设。根据《建阳区文化讲解员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建阳区通过“招聘一批专业讲解员、选配一批业余讲解员、确定一批系统内讲解员”的方式,分层分类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讲解队伍。

文化特派员游葛亮正在查阅游酢文化相关资料 丁健伟 摄

机制创新,打造文化服务“先锋队”

如果说文化培训体系是“育苗”,那么文化特派员制度就是“播种”。

今年8月,建阳区创新推出《深化拓展文化特派员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在原有12个村基础上扩面提质,将服务范围扩大至45个村(社区),选派期限为两年。

“我们借鉴‘科技特派员’的成功经验,按照‘双向选择、供需匹配’原则,选派政治素质好、文化素养高的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下沉基层。”赖贞明表示。

翻开《2025年建阳区文化特派员一览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考亭书院山长朱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等知名学者艺术家受聘为文化特派员顾问;同时,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美金、区朱子文化研究会会长祝熹、区游酢研究会秘书长游葛亮等本土专家也名列其中,形成了“专家顾问+本土人才”的立体服务格局。

在莒口镇马伏村,文化特派员顾问徐里正带领团队,为“熹云湾”项目注入全新的文化艺术灵魂;与此同时,麻沙镇长坪村的廌山书院修缮工程,也因文化特派员游葛亮提供的专业意见而更加顺利;而在潭城街道考亭村,另一组文化特派员则致力于推动朱子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基层文化图景,正是“文化特派员”制度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对于这一工作机制,赖贞明解释道:“文化特派员的核心职责,可以概括为‘1+1+N’模式。即每位特派员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基层文化阵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N项灵活多样的文化任务。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直达基层,滋养乡村。”

考亭书院纪念朱子诞辰895周年活动举行 吴大灼 摄

文化出海,擦亮建阳“金名片”

在深耕本土文化沃土的同时,建阳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4年以来,一系列高规格、广影响的文化活动接连不断: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的“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到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的“千年建本 墨韵书香”建本文化周;从庄重典雅的纪念朱子诞辰895周年活动,到促进文明互鉴的韩国玉山书院与考亭书院对话交流;再到深入研讨法治精神的第二届宋慈研讨会……这些活动系统性地将朱子文化、宋慈文化、建本、建盏等特色文化品牌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持续擦亮着建阳的文化“金名片”。

“文化‘走出去’的深度拓展,是为了更有效地将关注、资源和机遇‘请进来’。”建阳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建阳区通过一场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让“朱子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的城市形象为对外交往与文旅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脉文心,薪火相传;满城书香,浸润古今。今日的建阳,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建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建阳将继续锚定“书香建阳·文化强区”目标,畅想“千载文脉 朱子在兹”,持续深化文化人才培优、文化特派员下沉、文化品牌塑造三大工程,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进一步夯实文化传承根基,进一步释放文化发展动能,让千年古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光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