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工程”到“育产业”——南平市探索“以工代赈”实施新路径激发乡村新活力
2025-08-11 09:06:3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学员正在制作顺昌灌蛋 (朱城铖 摄)
“等把手艺学精了,我就来基地上班。”8月4日,顺昌县仁寿镇灌蛋产业孵化基地举办灌蛋制作培训会,参训村民杨发旺高兴地说,“基地建在家门口,活儿稳定、能挣钱,还顾得上家人。”
去年,仁寿镇成功争取到国家以工代赈专项资金750万元。这笔资金被精准“滴灌”到当地独具特色的灌蛋产业上。自去年10月,仁寿镇灌蛋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施工以来,当地严格采用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方式推进建设,并融入以工代训模式,针对务工群众开展混凝土浇筑等实用技能的现场教学,让乡亲们在参建的同时掌握一技之长。
项目建设过程中,累计吸纳了205名本地劳动力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16万元。而今,项目已建成正加快推进商业化运作,待正式投产后,预计日产灌蛋成品可达9000余个,周边约30户农户实现稳定就业。
仁寿镇依托灌蛋产业实施以工代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是南平市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平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创新探索“以工代赈”实施路径,先后出台了《南平市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指南(试行)》《南平市以工代赈项目储备“3+3”定额管理工作机制》,以“定额管理革新”“三级联动赋能”“协同融合发展”三大举措优化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了以工代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其相关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入选《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向全国推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建瓯市响应“3+3”定额管理工作机制加速存量项目建设,保持同期在建项目不超过3个,同步储备3个成熟预备项目,以“竣工一项、补充一项”的联动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谋划实施质量。去年,建瓯2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合计1400余万元,带动就业162人,高质量完成项目验收。今年,建瓯通过动态平衡,新增落地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达1800余万元,预计带动就业近300人,形成了项目持续推进、赈济效果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
政和县稠岭村在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遵循“先有困难群众就业需求、后有项目谋划实施”的原则,创新推进以工代赈、“乡镇+村‘两委’+村级项目理事会+群众”的自建模式,在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展现出巨大优势,预计总工期比同类项目压缩10%,节省招标成本53.8万元。并带动126名村民深度参与到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建设中,人均增收1.5万元,成功实现群众从项目“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角色转变。
……
“近年来,南平市累计实施完成32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771人,发放劳务报酬2008.51万元,开展技能培训惠及2585人次,有力推动群众就近就业、劳动技能提升与长期发展、持续增收的有机结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南平以工代赈工作再上新台阶:获批项目28个、争取专项资金1.0176亿元,较2024年项目数量增长86.67%、资金规模增长175.3%,实现“双跨越”,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徐陆锋)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