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松溪:茶盐古道上的活化石——宋元平板石梁桥

2025-07-23 18:11: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金刚桥 夏贵萍/摄

东南网7月23日讯(通讯员 夏贵萍 孙浩洋 叶建辉 陈帅松)岁月不语,史迹留痕。在闽北松溪蜿蜒的古道上,散落着一种跨越千年的交通智慧——平板石梁桥。它结构简洁,形制古朴,曾是古人跨谷越河的首选。这些古老的石梁桥,不仅连接了被溪流山谷阻隔的古道,更串联起地域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纽带。今天,笔者循着古道的印记,去探寻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积淀的石梁桥,解读它们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独特价值。

金刚桥:南宋纪年的交通节点

屹立于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旁小溪之上的金刚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梁柱桥。其独特的双石柱斜立桥墩,支撑着连接两岸的厚重石梁。现存的三根石梁(原为六根),每根长达4.45米,至今仍卧波于溪流之上,诉说着古人的造桥功力。石梁侧面镌刻的“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葵丑仲秋庚申议题”楷书铭文,如同时光印章,确凿无误地记录了它南宋建造的年代。这不仅使金刚桥成为闽北地区有确切纪年最早的石梁柱桥,更雄辩地证明早在八百多年前,松溪先民的桥梁建造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金刚桥不是一条普通的石桥,它是松溪古道上的重要设施。古时候,这条古道是从县衙、东关里到皈伏里的一条重要通道。历经几百到上千年的历史,一直保留得很好,它体现了前人的工匠精神和劳动智慧,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河东乡大布村村民刘依明高兴地说道。

踏上这古老的石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每走一步,感受到的不仅是脚下的坚实,仿佛还能看到桥上曾经的喧嚣与繁忙。

馒头山桥:技艺精湛的桥梁瑰宝

告别金刚桥,记者深入旧县乡的幽谷,探访另一座南宋古桥——馒头山石梁桥。它静卧于山林溪流之上,与苍翠山峦、溪流融为一体,斑驳的桥身虽浸透着岁月的沧桑,但仍以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生命力诉说着这段不息的文明。

馒头山石桥是一座结构独特的单孔石伸臂平梁桥。其精妙之处在于两侧护岸:金刚墙底部由毛石砌筑,稳固如山;上部则以条石按井字形叠砌,如同巨大的石质“斗拱”,层层叠涩出挑,将桥面稳稳托举于5.2米的跨径之上。五条巨石并列为梁,历经千年风雨,桥体依然坚固完整、巍然屹立。这种“石伸臂”技术在闽北已知的古桥中独树一帜,是研究古代桥梁建筑技艺难得的瑰宝。

“看,这种结构就是罕见的‘石伸臂’技艺的体现!它巧妙地将重力分散传递。别小看这座桥,它可是建在连接闽浙两省的古代官道上。从这里上行一公里就到中峰寺,再往前,就踏入浙江的地界了。”古道探访爱好者吴继华介绍道。

官路河梁桥:元代重建的民生印记

松溪古桥的传奇不止于此。在茶平乡官路村,还有一条看似寻常的平板石梁桥,也同样镌刻着厚重的历史年轮。

横跨七里溪上游的官路村河梁桥,桥面仅由三块石条平行架设,长约3米,宽1.5米,乍看朴实无华。然而,其桥面石条上清晰刻着的“后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二月吉日募缘重新建造”铭文,让该桥有了确切的历史断代。而“重建”字样更有力地证明了此地在元代以前就已经有桥梁存在,距今至少有七百年历史。

“听村里的老人常说,过去出村进城,无论是去卖茶叶,还是换回来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都必须经过这座桥。那时候,全靠走路、肩挑,这座桥承载了这里多少代人的生计与希望!你看,现在的公路就从它旁边经过。”地方文物巡查员何理兴指着桥娓娓道来。

“松溪现存的这些古代平板石梁桥,历史跨越宋、元,长达数百年甚至近千年。它们是祖先留下的无价文化遗产,凝固了古代交通史和桥梁建造史。加强其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松溪县文保中心主任熊雨亮表示。

一座古桥,一段历史。金刚桥的南宋纪年、馒头山桥的精巧伸臂、官路河梁桥的断代铭文,无不闪烁着先民智慧的光芒。如今,这些古桥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功能,升华为连接古今的时空桥梁。大家不妨抽空,来桥上走走,亲身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文明馈赠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