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阳水吉扁肉:一碗乡愁里的非遗传承​

2025-07-10 17:54: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冯启亮正在捶打猪肉 刘剑锋 摄

东南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黄子荣 刘剑锋 叶诗羽 张高鹭 陈希睿)清晨的建阳区水吉镇玉瑶村,晨雾尚未散尽,冯启亮已踏着露水走向村口的市场。这个55岁的手艺人,是新近评出的建阳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吉扁肉(扁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对他而言,每日清晨选购新鲜土猪肉,早已是延续三十余年的仪式。

“土猪肉必须选后腿肉,手摸上去要发黏才够新鲜。”冯启亮在肉摊前仔细翻看,指尖划过6斤6两的本地土猪肉,“这样打出来的肉质才脆,口感才够Q弹。”

回到家中,冯启亮将肉摊平在砧板上,锋利的菜刀游走间,厚肉被削成均匀薄片。“打肉要顺着纹理来,横切才能保纤维。”他举起木槌,先轻后重的节奏在厨房回荡——这是他20多岁学手艺时记下的规矩,如今木槌已用坏无数把,力道却愈发精准。十多分钟的捶打后,整块猪肉化为细腻肉泥,空气中弥漫着新鲜肉质特有的清香。

水吉扁肉 刘剑锋 摄

最关键的工序在搅拌。冯启亮往肉泥中加入盐、味精和苏打,再兑入冰水,双臂发力顺时针搅动。“这活儿得两个人轮着来,至少搅上半小时。”肉泥在反复揉搓中逐渐变得黏糯而富有弹性。旁边的瓷碗里,是用新鲜肥肉熬制的油渣——这是冯家人严守的“老传统”,也是水吉扁肉馅料的“灵魂”。

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水吉街头就有15家扁肉店、3副流动“扁食担”,深夜的梆子声里,热汤翻滚的香气温暖过无数夜归人。

如今,这份美味早已跨越地域。在福州、上海的建阳籍游子餐桌上,冷链快递而来的水吉扁肉,解开的不仅是味蕾的馋瘾,更是绵长的乡愁。冯启亮的扁肉作坊里,每天都有真空包装的扁肉发往全国各地,木槌敲击的声响与快递单上的地址,共同编织着传统美食的当代图景。

从民国街头的“扁食担”到如今的非遗名录,水吉扁肉的传承,恰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生生不息的缩影。在建阳,越来越多如冯启亮般的守护者,正让非遗技艺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