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头条 > 正文

让文化甘霖浸润乡土

2025-05-16 08:55:2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武夷山麓春色浓,闽江上游百花盛。

日前,顺昌县文联组织县书法家协会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元坑,开展“绘书法墙 助乡村兴”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书法家们在高达3米多的围墙上挥毫泼墨、挥汗疾书,一幅幅精彩的题壁书法在古老的墙面上徐徐展开,为古镇元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这些浸润着墨香的墙绘,恰似解码南平文化的密钥:以艺术重塑乡村精神肌理,让千年文脉焕发现代生机。

近年来,南平市不断推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乐常相逢—新时代文艺惠民八闽万村行活动”“周末戏相逢”等全省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持续开展“乡村戏台、百姓乐园”福建戏曲迎新春走基层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提升文化艺术街区2个、乡村戏台16个、市级非遗传习所33个,整合推出“百姓大舞台”“书画音乐汇”“街头文化艺术展演”等惠民文化品牌活动。2024年,南平市共举办各类惠民文化展览30余场、群众文艺演出500余场、惠民文化讲座70余场,省级以上文艺团体下乡演出200多场次。

走进位于武夷新区的南平市图书馆,带有闽北特色的建盏建本、朱子等文化元素扑面而来。这座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不仅是南平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智慧大脑”,更通过物联网技术串联起覆盖全域的阅读网络:在全市布局的10个县级总馆、4个直属分馆和80余个流通服务点中,读者可随时扫码调阅全市图书资源,实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

“自从有了‘耳机森林’,我每天散步时都能听《闽北革命史》。”在浦城县梦笔社区,退休教师张美云熟练地扫描有声图书馆二维码。这座全省首创的有声图书馆,将喜马拉雅平台的30万小时音频资源导入基层站点,形成“扫码即听”的15分钟数字阅读圈。

书春送福、文艺展览、惠民演出……今年春节期间,南平市文联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喜迎新春文艺惠民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文联系统参与“强基工程”新春特别行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文艺惠民活动500余场,吸引文艺志愿者、民间艺人等5000余人参与,让闽北的年味更浓,群众的文化体验更丰富。

为推动基层文化发展,南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市级各文化单位派出10名文化特派员,入驻10个行政村,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资源挖掘研究、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等工作,打造有特色的文明实践所(站),指导策划文艺演出、全民阅读、展览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

延平区发挥双溪楼文艺实践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举办文学沙龙、文艺培训、文艺创作交流、读书分享会等特色主题活动。2024年10月,“双溪讲坛”被省文联授予第二批“文艺两新”实践聚集地。

建阳区连续4年把公益书吧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共建共享、自助互助、公益成长”的全民阅读理念,盘活闲置、老旧场所,与村、社区、学校共建共享阵地,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潭阳书舍”公益书吧,不断拓宽群众文化服务覆盖面。

在邵武,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全部实现延时错时开放,全年共举办地方剧种公益演出、节日快闪、文博展览、社教活动、公益讲座、艺术培训等各类活动200余场,展播公益电影1600多场次。

武夷山打造“书香武夷”微型书屋20个,在115个行政村设立农家书屋,10家企业被授予第一批“书香武夷 茶书房”,打造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广播站、乡村戏台、非遗体验馆22个,初步建成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顺昌县积极组织社会文艺团体、文艺爱好者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出严羽诗歌会、“百姓大舞台”、四季“村晚”等品牌活动。开展“绘书法墙 助乡村兴”志愿服务和“拍全家福 福摄乡村”公益活动、“跟着音乐去旅行”宣传乡村旅游活动、“大圣祖地 艺展风采”文艺大讲堂等具有顺昌特色的文艺惠民活动,覆盖全县12个乡镇。

浦城县结合地方非遗、红色文化、民俗民风等不同元素,创排“三浦并臻·福满浦城”公益性文化展演,创作了廉政快板《晒家风》、普法快板《普法连着你我他》,打磨提升赣剧现代戏《石陂枪声》,复排《紫钗记·怨撒金钱》《荆钗记·投江》《孟姜女·哭城》《思凡》《天女散花》等多台赣剧折子戏,在全县各乡(镇)和村、校园、景区等处进行公益惠民巡演。

从城市书房到乡村戏台,从数字云端到非遗工坊,南平市以“百姓需求”为圆心,以“创新供给”为半径,绘就出一幅覆盖全域、贯通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图景。如今,行走在闽北的街巷乡野,既能听见古琴悠扬,又能触摸时代脉搏,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文艺之花竞相绽放,千年文脉正化作滋养民心的汩汩清流。(邱冬勇 蒋雪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