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夜访夜话”叩开百家门 党建引领织密平安网
2025-05-13 17:55: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东南网5月13日讯(通讯员 黄文静 黄艳)“没想到夜里串门、拉家常,就把困扰我们几个月的难题解决了!”近日,光泽县寨里镇儒州村村民老龚站在修缮一新的小型水坝旁感慨道。
老龚所说的夜里串门、拉家常其实是第九批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廖珍在寨里镇儒州村推行的“党建+综治+夜访”工作机制。通过以党建为引领,将综治平安建设与基层治理创新相融合,针对基层群众“白天干部下村,村民下地务农,晚上干部下班,村民收工回家”的现象,由镇党委牵头,组建由镇机村干部、综治协管员、网格员以及平安指导员参与的“夜访服务队”,在不打扰群众的情况下,入户访民生、走进群众,推动“民意在一线倾听、矛盾在一线化解、平安在一线筑牢”。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儒州村的夜幕中,“夜访服务队”照常出访,在村民邱章云家中喝茶唠嗑中得知:村里的大严坑水坝年久失修,坝体几乎被冲毁,影响了近百亩的农田灌溉,眼看着春耕近在眼前,村民们只能心里干着急。夜访的综治协管员们把这件事记在了“民情速记本”上。次日清晨,廖珍便带着镇里水工站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勘察结束后,没有在会议室里“长篇大论”,而是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们就近在村口的凉亭里,开起了现场“板凳会”。
“要抢在雨季前修好,再不修会影响春耕用水,这事儿等不了!”村民小组长管祖忠说。
“没错,不仅水坝要修,还要清理下沟渠的淤泥,有渗漏的沟底要补好”村民邱文廉补充说。
“村里出钱修坝体,党员带头监工,咱们要干就要干好。”党员翁桂兰说。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综治协管员协调镇水工站技术支援,水坝费用从村集体经费列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翔综合村民的意见,拿出了方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修水坝的计划从嘴上落到了纸上,又从纸上落到了行动上。村集体经费保障材料成本,镇水工站提供技术方案,村民贡献清淤劳力。10天后,冲毁的水坝被混凝土重新“缝合”,供水道清理一新。这场“夜访引发的修坝行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上门听的“烦心事”,真能变成政府办的“实在事”。
从“解决一件事”到“激活一盘棋”,修水坝只是一个开始。儒州村将夜访中零散的“民声”转化为系统的“民生清单”,通过融力量、融资源、融民心的“三融机制”实现治理升级。“我们以党组织为轴心,串联综治协管员、网格员、平安指导员组成‘治理共同体’。”廖珍说,“党员牵头统筹、政法力量定分止争、群众志愿者投工投劳,让修水坝、调纠纷等事项实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夜访服务队”既当“民情哨兵”收集诉求,又作“行动专班”现场解题,让“小事不出村、矛盾不过夜”。干群共治的信任纽带,让乡村治理从“任务清单”转化为“情感共鸣”。
同时,寨里镇还将“夜访夜话”活动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重要举措,梳理、提炼了镇村日常工作难点堵点和群众合理诉求,形成切口小、群众关心且易推动的夜晚夜话主题,议成一批暖心实事。
“我们村小组终于能在‘家门口’坐上公交了,再也不用走三公里到隔壁村上车进城咧。”看着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寨里镇西溪村中桂组的村民江明步由衷地感到开心。据了解,由于远离公交点,群众看病就医、走亲访友、购买日用品等出行十分不便,安全问题也得不到保障,群众多次反映诉求。
在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后,寨里镇立即与县交通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了积极对接。在光泽县委政法委的牵头下,经多方统筹协商,于5月1日正式通车,解决了群众多年的心病,促进了干群关系和谐。
“夜访夜话”活动如一盏明灯照亮的不仅是家长里短的烦心事,更激活了群防群治的平安基因。当综治协管员的“民情本”写满急难愁盼,当“夜访服务队”踏遍犄角旮旯,当“闲聊会”变成普法课堂、“吐槽声”转为金点子,乡村平安建设的土壤便悄然丰沃。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