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政和:持续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2024-11-02 08:18: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省、市、县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在林屯电厂后门山遗址展开文物普查工作 王诗琪/摄

东南网11月2日讯(通讯员 王诗琪 魏春柳)10月31日,省、市、县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到政和县星溪乡林屯村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三普”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状调查。

带着调查所需的工具,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前行,文物普查员们来到了林屯电厂后门山遗址展开调查,他们仔细辨认文物的年代、材质和工艺,用相机、纸笔记录下每一个细节。“这个遗址是商周时期的,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了。”政和县文保中心主任胡闽缙介绍道。

普查期间要经历高温、陡坡、擦伤、虫蚁等种种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还要时刻留意周围的文物遗迹。“10月初,我们在东平镇碗厂撑岩山窑址开展文物普查的过程中,有两名普查队员被马蜂蜇伤,伤势较轻的队员我们现场消毒处理,伤势较重的马上送到乡镇卫生院就医。”胡闽缙回忆道,尽管如此,普查员们仍坚守岗位,用专业和热情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力量。

据了解,政和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从今年1月开始,分阶段进行,到2026年6月结束。今年7月,政和县正式开展“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对“三普”登记的297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截至目前,已完成了236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信息采集和复核工作,上传终端系统206处。

在文物普查的同时,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在持续进行。10月31日,在政和县岭腰乡后山桥修缮工程项目现场,笔者看到工人已完成了脚手架的搭建,接下来将进行廊屋破损更换修补以及桥梁整体拨正等工作。

“后山桥是我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通过文物巡查发现了后山桥出现整体沉降、屋面漏水、瓦条腐烂、桥面倾斜等现象。”胡闽缙说,通过向上争取资金,修缮这座闽北现存单孔跨度最长的木拱廊桥。

近年来,政和县持续注重文物保护,采取安装消防和视频监控设施、开展虫蚁生物防害等各项措施,积极进行文物周边环境整治,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讲座等方式,加强群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下一步,政和县将立足“四普”调查成果,对全县文物现状进行综合评估,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文物点修缮规划,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利用新途径,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内涵,讲好文物故事,传承文化价值。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