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忠信镇:好米有“种” 惠农兴业
2024-10-25 17:01: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10月25日讯(通讯员 柳浪漫 叶彦曦 王睿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浦城县忠信镇游村村的杂交水稻制种田间,金黄的稻谷随着收割机轰鸣的声音,收割、脱粒、装车后迎来“赶烤”,村里的6间烤房一齐“开火”,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烘托”起了丰收的希望……与别的地方不同,这个村子种出来的水稻并不是用来吃的,却让当地百姓收入翻了两番。
田间收割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些年国家对粮食安全十分重视,水稻制种的市场需求旺盛,再加上需要好的种子和技术,比起种植成品粮食,每亩收入能翻两番。”忠信镇游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寿笑着说,以前种粮成本高、不稳定、收入少,一亩地收入只有700到800元,2017年开始该村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今年的晚稻制种每亩能产干谷400到600斤,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显而易见的利益绝非“唾手可得”。由于种粮的低收益,许多村民早已选择外出打工,而水稻制种对于技术、品种的要求更为严格,成本也更高,若无技术则颗粒无收,没人种、种不来、保障少、顾虑大,让村民只得“望而却步”。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我们村里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在镇里的带动下,我们和种业龙头公司合作,大家和公司签约,收入有了保障。”刘兴寿说,公司对于亩产种子不到100公斤的按照100公斤的保底收益进行收购,肥料、农药等农资由公司垫付部分资金,农技人员定期进行田间管理、赶花授粉等指导……一系列“利好”引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纷纷吃上了杂交水稻制种这碗“饭”。目前,游村村已基本将全村农田整合,800亩适宜的耕田发展水稻制种。
工厂筛选种子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田间的丰收连着车间的繁忙。在浦城县荣华山组团的福建金福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不断,游村村的种子运到公司后,经过精选、光选后筛选出合格的种子,销往市场。
“我们公司今年的制种规模达一万多亩,主要品种是又香优郁香与雅香优龙丝苗,预计收购种子总量可达150余万公斤,带动农户200多户1000多人参与到各个环节,助农增收达1000余万元。”福建金福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易和介绍,随着这几年忠信镇制种产业的发展,本地的需求不断扩大,去年,在忠信镇“振兴公司”牵头下,罗易和成立了金福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大范围开展粮食制种,这第一年的成果就令人欣喜。
“金福源”这个初创公司如何能开局起步,在第一年就能取得“开门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动和惠农政策的利好下,土地流转、工厂和制种基地建设、良种的本土化等难题“有解”,企业“信心满满”,发展“步稳蹄疾”。
“近年来,浦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我们将发挥好乡镇党委的引领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各方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让水稻制种产业更科学、更规范、更健康地有序发展。”忠信镇镇长林敏说。
村民烘烤种子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悉,该镇以“振兴公司+龙头企业+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大规模推广杂交水稻制种,目前,该镇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6万亩,其中用于杂交水稻制种1.7万亩;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打造水稻种业科技小院科技平台,与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服务当地的水稻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杂交水稻制种等,引进了优异水稻品种800多份筛选出抗病、高产、优质的杂交稻品种。
“最难的是良种的本土化,我们市面上的好的品种,不一定适合我们浦城的地理、气候,但通过科技小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服务,我们3年内可以将全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发展到2.5万亩,让企业也提高效益,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林敏表示,该镇将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小院的平台作用,加强校企、校地、企业与地方的合作,强化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制种规模,更好地惠及当地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近年来,浦城牢牢抓住种子这颗“粮食芯片”,提升杂交水稻制种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好米“有种”,为惠农兴业、粮食安全添上“压舱石”。2024年浦城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备案面积6.3万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