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进贤村:巧用“资源”,“活化”文旅业态
2024-08-30 17:49: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30日讯(通讯员 林传仁 葛少华 李姗姗)暑期已过,这里每天却仍要迎来不少来自各地的游客。游客一进村便感觉到“起首”的不一样,穿街走巷看点后,更是惊呼:“这真是一个美丽、整洁和有文化的村庄阿!”
一个一度“杂乱”“冷清”“破败”的村庄,如今变得“美丽”“热闹”且有“文化”有“实力”了,2023年实现村财收入70万元。
村,还是那个村,却是如何突然变得“美丽”“热闹”且有“文化”?是巧用“资源”,“活化”文旅,改变了邵武市和平镇进贤村。
这里,文化“资源”丰厚
“先有进贤,后有和平。我们村,是很有历史的,大姓大户多,深宅大院多,人丁相当兴旺!从地理位置看,进贤是和平镇的最中心村,坎下、鹿口、朱源、罗前、危冲、坪上等村都挨着我们村。”说到进贤村,84岁在村里当会计30年的村民廖文荣老人很是骄傲,“我到外地看了很多古镇古村,我们村不比那些古村差,更有文化,文化‘资源’丰富着呢!”
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贤村的村民大量进城,从而给村庄带来一度的“杂乱”“冷清”“破败”,小学停办,大量的房屋闲置,还出现了不少断垣残壁,解放前和解放后都十分红火的圩场也没人了。
其实,进贤村,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落!
进贤,是和平镇的进贤。和平境内的“愁思岭”古隘道是古代入闽的三条通道之一,是福建连接中原文化的纽带。和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专家称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和平古镇文脉深厚,人才辈出,现已成为福建,乃至中国叫得响的文化旅游重要景点。
历史上,进贤,先于和平建设起来和繁荣“发达”起来,这是当地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
进贤村,地处邵武市西北部,距城区约45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686户2968人,现有89个姓氏。
进贤村,自然生态优良,田园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至今,仍完好保存黄氏峭公祠、惠安祠、进贤老街、廖氏宗祠、赵氏宗祠等历史文化古迹,先后获得第四批全国传统古村落、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省乡村特色旅游村等称号,也是世遗一号风景道上的重要节点,与和平古镇遥相呼应,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这里,是邵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傩舞的发源地之一,“摆果台”活动习俗是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八月初五这一天,为"福善王"欧阳佑的诞辰日以中乾庙为中心跳傩舞,在惠安祠举行的祭祀活动。将一年四季干鲜蔬果共120种摆出祭祀神灵,蔬果保鲜技艺极为难得。
这里,还与黄氏峭公关系密切,有黄峭公祠堂、黄峭公墓及夫人墓,以及黄峭种下的现仍郁郁葱葱的古樟树。
黄氏峭公后裔在全球有近1700万人(其中,台湾就有近70万人),每年返乡祭祖后裔达10万人次,74岁的台湾侨胞黄李锦霞在黄氏峭公祠担任义工就有4年多。
进贤村,还是邵武农旅文化体验初具规模的村。这里拥有1130亩“福建一号”台禾百香果种苗及果业基地和1000亩国家级地理标志品牌“碎铜茶”茶园基地等“两个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两家农业项目,还带动周边2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形成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产值突破7000万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每年都会有许多市民到进贤村的果园和茶园,参加果品、茶叶采摘和拍摄活动,认识百香果、碎铜茶等产品的种植、生长、加工、存储及特殊功能功效等相关文化知识,感受农村旅游的快乐。
巧用“资源”,“活化”文旅业态
村口,原本有七进士合葬墓和惠应祠、山腰还有座古庙,一条小溪护着村子,都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却散乱。去年以来,进贤村巧用这些已有“资源”,进行了文化内涵彰显、提升和规整,如对破损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增建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和将闲置的门前空地变成生机勃勃的“一米菜园”,如今,形成“天·地·人”景观,给人留下历史厚重和文化丰富的第一印象。
进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被巧妙用上了。
进贤村顺应地形地貌,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而是依着原有的古街、民宅、后院及山林等“资源”,重新布局村内景观及产业。过了“下神桥”,进村不远,便到了用早年储肥仓库改造的“村历史文化馆”,那里有进贤村历史演进的文字和模型,展示着黄氏、廖氏等大姓氏古音古色的族谱……随后串起的“乡村会客厅”“荷花池”“圩市”“老街酒馆”“安康山”“千年古樟树”“赵氏宗祠”等数十个景点,就对原有建筑、场所“改旧变新”,而“化腐朽为神奇”,给人以深厚的文化感染力和深度的文化体验之感……
“我们村历史上有73名进士,曾经有过‘进贤里’的美称。而一度却因当时镇村干部没文化,用本地同音字‘坎头’替代‘墈头’而错叫为‘坎头村’。我们认为,巧用文化‘资源’,首先就是要从改村名开始!”进贤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傅香兰说,“进贤村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得到广泛认同。经上报有关部门,改村名的申请于去年11月得到批准。改名,也给进贤村增加了不少美誉度!”
“文化”之外,进贤村还巧用了其他可用“资源”,“活化”了文旅业态。
去年,省委在邵武召开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后,邵武市将进贤村作为“乡村振兴先锋村”来打造,借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贵庆教授带领的团队,从更广阔、更独到、更专业的视野进行规划设计。在专家团队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树立“一盘棋”思想,巧用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文旅产业发展等激励政策“资源”,破解乡村振兴“九龙治水”问题,统筹相关资金,集中投入、谋划项目8个。
进贤村还巧用村民“资源”。村集体与5户农户合作,分别投入10万元和5万元,将5栋村民自建房改造成进贤青年旅社,变传统的“政府单投”为“多方众筹”。在打造“微景观”时,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建设“一米菜园”,实现闲置地利用和村民增收的双赢局面,目前已建成60块30亩的“一米菜园”。
进贤村巧用乡贤、能人“资源”。在村党支部引导下,许多乡贤纷纷返乡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村边种植黄精300亩、改造安康山林40亩;乡贤认租10余处闲置房屋,经营民宿、农家乐、小酒馆等业态15家。诚安蓝盾实业总经理吴相林,还出资建设“幸福老人院”“长者食堂”。经济能人,都参与到了村百香果交易市场、碎铜茶体验馆、枫林窑展示馆、古街店面等业态建设之中。
相关阅读:
- [02-07] 邵武:“村晚”文化宴开席 旧村迁来新气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