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武夷山市五夫镇:防汛一线党旗高扬

2024-06-14 18:35: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14日讯(通讯员 金婧)连日来的强降水天气,武夷山市五夫镇辖区内部分河流、道路和老旧房屋出现险情。全镇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排查险情,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尽力化解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党旗飘扬在防汛一线。

15次登门劝离 村民安全第一

“黄老伯,你快开开门,这个雨天天都在下,你一个人在家太危险了。”12日上午10时,五夫镇溪尾村挂村领导王美玲、书记黄建章和驻村工作队员焦急地敲着村民黄老伯家的门,自6月11日武夷山市启动防暴雨三级应急响应以来,只过去短短24小时,这已经是他们第15次来到这里。

黄建章去年9月曾受过很严重的伤,连日来的大雨,更是导致他旧伤复发,强忍伤痛,频繁上门,是因为房屋内的村民黄某已经77岁,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0-2级),独居在溪尾村松林下自然村,常年闭门不出。如今汛期已至,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书记黄建章一行数次动员他转移,但老伯拒绝沟通,闭门不见。

因黄老伯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宜过度刺激,在无亲人照看的情况下,强制转移存在较大风险。黄建章不顾伤痛,蹲守其家门口反复联系。“我们外面安置点很多吃的,住的也很舒服,你放心出门,我带你去。”黄书记耐着性子,数小时都趴着窗与黄某面对面沟通劝导。见劝导无效,黄建章立马想到了黄老伯在市区的亲妹妹,就安排专车将其从市区接回溪尾村,经过多方努力和反复劝说,终于在22时5分将黄老伯转移至集中安置点。到了安置点后,黄建章一步三回头,反复交代其妹妹要做好陪护,避免他受到刺激产生不良后果。

截至目前,溪尾村已成功转移群众12户22人,在安置点的大门口,黄建章坐在小马凳上反复揉搓着身上的旧伤,驻点的工作人员走到他的身边关心他的伤情,黄建章笑说着,“不打紧,只要他们平安,我苦点、难点,都不算啥。”

“我都在岗,你放宽心”

灾难前,总有白衣天使可以“医”靠。张大爷与妻子也是居住在五夫镇溪尾村松林下自然村,张大爷现年74岁,患酒精中毒等疾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其妻子现年72岁,去年因摔断腿脚,行动不便,又需常年照顾丈夫。

由于张大爷身体健康状况差,且护理难,本人及其家人都拒绝转移。考虑到其身体状况,转移前,镇卫生院院长连长金特意带队为张大爷、彭美英做健康基础检查,经研判,张大爷属于重度高血压人群,身体极度虚弱,病情随时可能恶化。

“我都在岗,你放宽心,到了安置点,我们会安排人陪护你们”,连长金暖心地对张大爷夫妇说。因在卫生院工作时间较长,连院长比较了解情况,早在2023年防汛期间,夫妻二人集中转移到安置点后,张大爷就出现情绪激动、无法入眠、无法进食等情况。且今年张大爷身体情况与去年相比更差,强制转移存在较大风险。

听了连院长的话,张大爷与妻子感到十分暖心,“有院长和其他医生的照顾,我们安心。”

为了达到转移条件,连长金从11日开始,每天前往张大爷家数次,监测他的生命体征,如有其他工作冲突,她也会嘱咐工作人员要备好血压器、降压药等。“连院长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我们的”张某仁的妻子感动地说

6月13日20时44分,在确保张某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张大爷安全转移至镇卫生院附近的集中安置点,连长金同步安排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全天候的健康监测和护理,确保其集中安置期间生命体征平稳。

汛期以来,截至目前,五夫镇卫生院“4+N全民网格化”服务团队已为全镇5个集中安置点中的受灾村民提供送药上门、入户巡诊等医疗保障,院长连长金更是连续工作数十小时,同事劝她去休息一下,她坚持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我是党员,要以身作则,只要医生天天在岗,群众就能天天心安。”    

微信步数排行榜里的佼佼者

“32123”“27100”这两个表面上看着什么关联都没有的数字,却是这个汛期五夫村年轻党员江钦财每天都会走出的步数。

五夫村处在镇区,却有个防汛的大难题,辖区内沿河两岸都是低洼地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14日10时,当镇干部拨通江钦财的电话时,他正在河边巡逻,这已经是他今天来的第6趟了。汛期以来,他需要每天去沿河两岸巡查数十遍。

防汛这几天,江钦财都是微信步数排行榜里的佼佼者。

同小江一样,五夫村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坚守在防汛一线,11日至14日,五夫村共转移人员高陡边坡以及危旧房人员共25人,对处在低洼地带、高陡边坡、古街危旧房屋的不间断巡查摸排,认真研判,对于放心不下的,把握不准的及时劝导群众转移避险,转移库外人员13人。在短时强降雨期间,巡逻劝导七市桥两岸低洼住户60余户,设置安全绳封锁区10余处,这是五夫镇五夫村的防汛速度。

五夫村下派书记张杨说:“我们村的情况不一样,因处在镇区,我们将巡查队伍划分成三支队伍,一支负责高陡边坡巡察,一支负责低洼地带的巡逻劝导和水位检测,一支负责古街的沿街店面和老旧房屋的摸排统计,每位村干部都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但随着暴雨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一些群众日常活动有了约束,不能再像平日一样来去随意,一时的不适应也对防汛工作产生了不理解,对镇村干部三番五次上门做宣传、转移群众等工作不支持配合,甚至埋怨。五夫村高陡边坡住户李平一家起先说这里从未发生过滑坡塌方情况。

“危险来的时候不会提前打招呼,阿姨,越早转移越好,您这些年一直都特别配合我们工作,我们也会及时和周边的村民住户做好沟通,转移是为了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哪一户村民,如果需要我们都会要求他转移的,您尽管放心去安置点。”张杨为李平一家耐心解释和劝导,经过半个小时的沟通李平一家转移至安置民宿,并安排村两委安抚情绪和沟通他们的生活物资需求。转移当天下午,该高陡边坡便发生了溜坡塌方情况。

正是有了五夫村这样甘受委屈、团结一心的党支部,心里装着群众在工作,一些群众也从不理解转为支持,甚至主动地加入到防汛工作中来。一些村民自发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来一起做防汛宣传工作,转发各种防汛指南,向上门走访的镇村干部说谢谢,为在村里驻点值守的党员干部端来热茶、水果表示感谢,甚至主动申请参加转移人员劝导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