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
2024-06-06 15:19:2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苏东坡的诗意是: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我从不铺张浪费粮食,平时在外面请朋友吃饭,总是会让服务员打包剩菜,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我们这辈人经历过粮食紧缺的生活。父母教育我们一定要勤俭持家,一切都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从点滴小事做起,小到一叶菜一粒米。我中学在校寄宿期间,大多数是吃腌菜,装一竹筒吃上一个礼拜,更不用说有剩菜浪费现象。工作后,生活虽越来越好,可不忘节俭啊!
以往,我请亲朋好友吃饭,是在家中粗茶淡饭的。有一次,来了发小,我在家里尽己所能做饭备菜,席间我又是夹菜,又是添饭,本以为发小会满意,想不到他后来还向我堂叔“告状”,说我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小气”,在家中吃便餐,没酒招待。好在堂叔却不惯着他:节俭没错,不一定非要到酒店上酒招待,客随主便嘛。
在小孩小时,最爱的是开生日会,每当他邀请小伙伴们参加,我们会到外面庆祝一番,但我作为家长不忘借机“忆苦思甜”教育他们一番。离席时,做出表率把“富余” 的菜带回家,次日,加热食用,从不浪费。
小孩长大成家后,也逐渐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包含的深刻道理:饭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人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他也养成了打包的生活好习惯,讲求节俭。也许这就是言传身教,在节俭的家风中受熏陶吧。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不久前,我请客,因事先预点菜,结果剩了好几样,我打了好多包,正当一筹莫展时,朋友想出好方法,提议让在餐的朋友们也顺带一份,就不会浪费。还笑着说道:有福同享啊。想不到这位朋友对食物也是如此尊重。
“勤俭是持家之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弥足珍贵,绝不能丢。历史上,司马光的“真率会”饭局,真实、坦率,少点菜,够吃就行。现在,人们在饭店家庭聚餐或与朋友共餐,也是很平常的事。社会对打包有了新的认识,吃饭打包本身并不丢人,将剩余的食物打包带走已深入到百姓生活当中。节俭节约,蔚然成风。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魏常财)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