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浦城:打造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 为乡村振兴插上“美丽翅膀”

2024-06-04 16:57: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4日讯(通讯员 柯聪)“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浦城县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为契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浦城和美乡村的行动方案》《“到南平去 助乡村兴”活动浦城实施方案》等方案,大力实施建设浦城和美乡村行动。

梦笔生花 诗画浦城 徐伟平/摄(资料图片)

为因地制宜利用好区域优势,浦城在保护耕地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综合环境,导入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等元素,打造形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现代农村生活、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

“十里莲塘”至“麒麟畈水稻公园”是浦城县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这里,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基础提升 赋能美好生活

莲塘镇山桥村距县城3.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浦城“后花园”。漫步于山桥村,绵延的青山与连片的农田融为一体,花园凉亭与文化墙相映成趣,房前屋后洁净整齐,一幅乡村振兴的和谐美景尽收眼底。

“我们村以前靠着离城关近,生产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日子过得不温不火,晚饭后看看电视,看累了就休息,谁曾想到,自从有了夜间烧烤和露营,不仅丰富了生活娱乐,还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山桥村村民谢琴孙说。

“出村主干道拓宽项目完成后,也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山桥村党总支部书记谢俊涛说,晚风习习,夜间烧烤和露营产业蒸蒸日上,山桥村的夜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近几年,山桥村党支部充分学习理解市里提出的“三大创新”战略,通过做好“六美”“打品牌”“盘活资源”,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3600亩,大米批发价从每公斤4元提高到8元,村集体和村民共计年增收300万元。

不仅如此,山桥村还借助“水美经济”理念,沿马莲河连片种植大型花海,打造大型水稻生态种植观光主题公园、“十里莲塘”特色小吃街等,通过发展城郊“夜间经济”,每年吸引20余万游客慕名前来游玩,不仅增加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创业机会,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返乡就业。

近年来,浦城县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紧盯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项目共建、农民共富。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治六清五美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专项行动,以点带面,辐射全县,20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的整体提升建设已全部开工,共完成投资4500余万元。新建拆旧312处,村容村貌提升整治3415处,村庄绿化植树15303株。新增美丽乡村庭院504户、美丽乡村微景观140个、美丽乡村小公园31个、美丽田园33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16个。


党建引领 催生美丽经济

“宝贝,来,和妈妈一起给玉米浇水吧。”5月30日,莲塘镇马西村的科技示范共享菜园又迎来一批亲子农耕体验活动。小朋友们沿着挂有二十四节气小知识牌的石板路,饶有兴趣地走进菜园基地,随后他们挥舞着稚嫩的双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黄瓜和玉米苗浇下“丰收”水,浇水完成后再去体验西红柿的采摘,别有一番滋味。

“共享菜园”由福建省浦城县十里莲塘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浦城县马西人家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是莲塘镇“双领办”项目,也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占地10余亩的果蔬基地,一年四季可种的蔬菜种类繁多,且蔬菜瓜果成熟后,本地批发商争相购买,销路不愁。马西村党支部书记何晨介绍,这片基地可为合作社年增收15万余元,每年还聘请几家农户长期务工,每户年增收1万余元。

据悉,乡镇党委领办镇属企业、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双领办”模式,是浦城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破解培育“土特产”中合作社接不到订单、村民付出大于收获等难题,探索出的乡村振兴模式。

近年来,浦城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深化运用“双领办”模式,全面推广乡镇党委领办成立乡属乡村振兴公司、各村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的“双领办”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互相融合、相互促动,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农民能增收”的目标,有效地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浦城县乡镇党委领办成立乡属企业19个,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127个,带动入社农户5132户,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产业发展收入3180万余元,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平均增长11.2%。

接下来,浦城将持续深化“双领办”模式,进一步拓展产业领域,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创响一批特色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稻田航拍 徐强 摄(资料图片)

优势产业 助力绿色发展

仙阳镇是传统农业种植大镇,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粮食)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乡镇。

今年初,浦城制定出台《浦城县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十四条措施》,统筹资金4000万元,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0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01%。6万亩高标准农田也在有序推进中。

初夏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阳墩村,这里步步是景,处处成画,远看山色,近听水声,灰墙黛瓦的民居和麒麟畈的万亩高标准农田一同镶嵌在绿水青山中。

这片绵延2万亩的“十里莲塘-麒麟畈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阳墩村党支部书记叶建勇告诉记者,村里近几年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末节假日来这里的人更多。“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了。”

近年来,浦城加快建设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因地制宜,按照“一点一线一品牌”工作思路,重点打造以“莲塘镇山桥村—马西村—仙阳镇阳墩村‘麒麟畈’连片稻田”的“农文旅”融合为主题,建成一条“醉美”乡村精品旅游路线,以此优化农业结构,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和丰富旅游消费市场。

该线路新建水稻示范区5000亩,含水稻品种示范区、农田数字信息化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乡村风貌改造及配套工程。

同时,浦城不断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发展“再生稻+油菜”轮作模式,建设万亩水稻公园和万亩油菜花海,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水稻总产量、再生稻种植面积、油菜种植面积等指标常年居全省第一,荣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等称号。

为进一步挖掘深厚的农耕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展示浦城生态秀美的自然风光,做好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融合文章。前不久,“万亩花海 诗画浦城”大武夷油菜花节暨“‘箱’约供销·福满乡村”2024年福建供销后备箱经济系列活动在麒麟畈举行。

摇曳的金黄色花瓣与炊烟袅袅的村庄、雨雾盘绕的远山构成一幅春日里的浦城田园风光图。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花间田垄旁拍照打卡,感受“中华诗词之乡”的诗情画意。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用心绘就乡村振兴的‘底色’,全力推进浦城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打造东部山区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浦城样板’。”浦城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刘永斌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