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走好闽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024-05-23 09:14:2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平市深入贯彻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精神,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走好闽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023年新开工、建成投产茶、竹、水、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248个,产值分别增长7%、8%、33%、7.5%;

空气质量、主要流域水质状况持续保持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林长制、河长制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林长制被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

落实“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共举办培训班546期、3.2万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

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创建美丽乡村庭院2397户;

实施“幸福里”农村养老试点项目20个,新增公寓式套房232套,入住老人185人;

……

一项项具体工作,一个个醒目数字,映照出了南平全市干部群众在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走好闽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中付出的智慧与汗水,也鲜明地记录着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2023年7月,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南平举行。会后,南平市迅速组织市县两级干部赴浙江等地考察学习,探索推出“四个一”工作举措,运用“共规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加快打造“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走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何为“四个一”?“一规划”,即以县域为单元,邀请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专家团队实地指导,统筹编制县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一导则”,即市级编制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纲要,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形成标准体系,规范乡村建设;“一方向”,即确定“一带三沿”建设重点,着力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和沿高铁高速、沿国省道干线、沿主要河流等重点区域乡村;“一机制”,即建立县(市、区)党政一把手“1+1”示范带动机制,分别牵头抓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条精品示范带,共谋划推进项目465个、总投资110.23亿元。

同时,南平研究出台《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南平和美乡村的行动方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若干措施》《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通过持续深化“南平机制”、提升干部实战能力、构建创新创业平台,确保乡村振兴五大行动落地落实。

南平围绕“六美”目标,按照“四共”理念,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深度合作,编制形成《南平市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纲要》(以下简称《导则纲要》)《邵武市全域乡村振兴规划》,这不仅是南平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落实全省现场推进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也为进一步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努力打造具有山区特点的和美乡村理清了发展思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据悉,《导则纲要》主要包括“现状与形势、总体要求、技术要点、管控要求和编制要点”5个部分。其中,“总体要求”部分阐述了《导则纲要》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编制原则;“技术要点”部分指明了村庄整体、建筑单体、设施环境3个层次;“管控要求”部分涉及管控类型、管控对象、管控方法3个方面;“编制要点”部分主要包括技术路线和成果要求,为各县(市、区)及重点地区具体编制导则提供了指南。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贵庆表示,《导则纲要》提出并阐释了“系统认知”“地方特色”“文化牵引”“产业经济”“文物保护”“分类推进”6大编制原则,具有先锋性和创新性,是指导南平市各县(市、区)及重点地区编制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的技术规定,通过对乡村建设活动在风貌要素方面的引导和管控,充分体现乡村发展的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提升山水田园村居的整体品质,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罗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