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政协探索“协商中心”为民服务机制
2024-05-11 17:17: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东南网5月11日讯(通讯员 程丽香)武夷山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万里茶道”的起源地。日前,武夷山20位经济、工商联、旅游等界别政协委员,武夷街道联络组、提案和经济委工作人员,齐聚下梅村的“协商中心”,围绕“丰富251环线旅游业态,打造以武夷山为中心的大武夷旅游观光圈”议题,开展“围炉对话”。活动中,委员们三五而坐、围炉喝茶,经过激烈讨论,形成打造中央厨房、推进茶庄园建设、精心制作宣传片、包装策划研学基地等具体建议10余条。
武夷山政协发挥国家公园所在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策源地、朱子理学发源地、中国旅游胜地这四个优势,在星村镇、五夫镇、武夷街道等地设立“生态文明、共同富裕”,“‘三茶’统筹、科特派”,“传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4个“协商中心”。
武夷山市政协领导表示,“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协商中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为党委、政府搭建发现、解决问题的平台。”。
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的“六有”标准,整合现有委员企业、村居等场地资源,挂牌“协商中心”协商阵地。为了保障“协商中心”建设不走样,实行市政协主席班子成员派驻中心联系指导机制,由各委室主任兼任“协商中心”主任,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组长和政协常委兼任“协商中心”召集人,通过“专委会+联络组+界别”的融合互动模式,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通过把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吸纳进入“协商中心”,织密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网”,以县、乡联动开展的“协商在乡村”活动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年有计划、月有活动,188名政协委员领衔或参与“协商中心”履职情况被纳入委员年度考核。
“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改造,提升供气安全”“安置小区增设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在接到社区群众的反映后,武夷山市政协委员走进街头巷尾、安置小区居民楼栋,与辖区群众、社区负责人、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专业人士,现场协商讨论,形成具体建议,推动问题解决。经过多轮协商活动,如今,惠及3650户的4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老百姓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感到政协离得近、委员在身边、商量真管用。
“党委和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协商议事就跟进到哪里;老百姓的呼声集中在哪里,协商议事就出现在哪里。”在武夷山市政协领导看来,这是“协商中心”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成功密码”。
相关阅读:
- [05-08] 武夷山:文明武夷 青春同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