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江化林:做个“狗不叫”的村书记

2024-04-09 10:17: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梦媛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9日讯(通讯员 王菲 章欣栎 图/文)一墙一文化,一步一风景。走进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形象鲜活、构思巧妙的创意墙绘格外引人注目。丰收的麦田、红色书吧、杂货铺、家风家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墙画跃入眼帘,令墙面瞬间灵动起来,墙体彩绘与干净整洁的村庄交相辉映,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考虑到沿街主路的一些房子是裸房,所以就想借墙体彩绘把裸房整治好。”省委宣传部下派源尾村第一书记江化林介绍到,“3D彩绘深受村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

文化墙一角

看到源尾村的一年一个新变化,江化林颇感欣慰。驻村以来,江化林发挥好乡村振兴“指战员”作用,带队伍、抓建设、促治理、谋发展、惠民生,全面推进源尾村乡村振兴全面进步,累计争取了各级建设发展资金近1200万元,实施项目超20个,村财自主经营性收入连续三年超50万元。期间,源尾村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央红军村、南平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先进集体等新称号。

抓学习 支部堡垒强起来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事业的成败。驻村前,源尾村在当地已有“明星村”的民间头衔,村党支部战斗力、执行力很强。到村后,江化林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弱的村,一张白纸铺开由你来画;强的村,反而更考验你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江化林发现村主干大多文化层次不高,干具体活、处理具体问题完全没有问题,可是理论水平较差,对外对上沟通联络能力较一般。因此,村级党组织换届后,江化林着力在抓学习、把导向、通外联、拉项目、搞资源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跟村书记主任、村两委做到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配合有力,让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江化林以试点开展“松溪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讲习班”为载体,重点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后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行动。

江化林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结合农村实际,江化林以“三会一课”党建制度为抓手,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相关重要论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为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组建以挂村领导、下派书记、特派员、致富能手、外出乡贤为主体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治理、疫情防控等专题宣讲20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江化林说:“跟村干部、村民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学会使用群众语言、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比如宣讲共同富裕主题,要讲明共同富裕不是大家的腰包一样鼓、银行存款一样多,更不是能躺着富起来,而是要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再讲到我们村里可以发展什么产业。”

此外,江化林不断完善村“两委”学习培训制度,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集中学习5次,村委干部、八大员参加各类培训20人次,村“两委”班子的履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2022年8月,村党支部书记杨春花在全县书记擂台赛中取得当期第一名好成绩。

1937年11月28日,中共建松政军政委员会代表与国民党松溪县政府代表,在源尾甲墙举行国共合作谈判,并达成协议。源尾村继承先辈们的红色基因,将每月的28日定为主题党日,开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发展产业等活动。驻村后,江化林坚持开展“相约二八”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近30件,充分激发起党员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以组织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源尾村组织开展“相约二八”主题党日活动

办实事 村容村貌美起来

“以前我们村里没有固定的候车站,经常错过进城班车,很多老人家乘不上班车只能从村里慢慢走到乡里,”站在“泌心亭”候车亭等车的老曾回忆说,“现在好了,村里新建了候车亭,我们等车不用怕风雨天气了,出行方便多了,真是多亏了江书记他们啊!”

驻村后,江化林两个星期就跑遍了源尾村所属8个自然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村入户,掌握村情、了解民意。在一次走访中,江化林得知村里没有一个候车亭。为解决源尾村村民心中的这块“大石头”,江化林主动召集村“两委”在村级吃茶话事点边喝茶边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村里建个候车站,很有必要,能够解决村民特别是老人家出行的困难。可钱从哪来呢?建个简易的停靠站至少得3-5万,建座档次较高的候车亭预算则不少于10万。这可是笔不小的开支。自己没钱,那我们就向外争取。江化林抓住烟叶采购季共建单位松溪县烟草局范思峰局长带队调研这一契机,通过企村共建助推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文明候车亭“泌心亭”建成落地,最大化便利群众出行。

争取道路建设资金800多万元,按三级公路标准,拓宽进村公路3.2公里,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推进“618”灾后重建工作,投资88.88万元建设黄屯村侨心桥1座,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累计争取投资超200万元,新建烤烟房,修复水利防洪堤、水渠、作业水面桥、边坡等10余处......在江化林的组织推动下,各项惠民举措有序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勾勒出源尾村村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的鲜明图景。

在推动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之外,江化林以争创国家级文明村为目标,不断深化网格管理、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等重点工作,让村内的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江化林说:“下派书记从机关下来,更多的是学习、是成长,如何让机关的‘案头文字’和基层‘最后一公里’精准对接,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实践的课题。这对我们今后回机关上班是大有用处的。”

以自然村分布、房屋路网布局为基础,建设网格管理体系,同时每个网格均建立联络微信群,及时、快速、准确传递信息,在政策宣传、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制定争创全国文明村工作方案,召开文明村创建推进会,重点推进村居环境整治和公厕革命,完成村标党建文化墙和草根文苑展陈的改造升级,打造姐妹微家公益阵地,举办福建省乡村音乐会,组织开展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文明实践“四单”工作法,增设群众“点单台”,开展扶贫帮困、灾后慰问、关爱老人等“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活动50多场次,协调福州惠容微家等公益组织为乡小学捐书2万多册、为村教学点购置校服10套、为村文化广场添置石椅4套。

走在源尾村的路上,经常能碰到外出的老奶奶们主动跟江书记打招呼:“江书记,吃饭了吗?到家里坐坐。”江化林总会停下脚步跟他们拉拉家常。江化林说,村里留守老人多,平时比较孤单,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他们聊聊天。

牵挂群众“在心头”、为民服务“在路上”。驻村期间,江化林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与诉求,摸清他们的所思所盼,帮助他们解决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着源尾村群众的幸福感。

抓产业 村民腰包鼓起来

葱茏的柚子树满山遍野,一个个沉甸甸的马家柚挂满枝头,阵阵柚香扑鼻,沁人心脾。看着金黄饱满的马家柚,村民的笑容挂在脸上。作为源尾村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马家柚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均产值超100万元,马家柚成了助农增收的“致富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

驻村以来,江化林立足源尾村资源禀赋,着力强布局、谋发展、要效益。2023年,源尾村共种烟614亩,烟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增加村财约20万元;培育家庭农场1个,养殖走地鸡2000多头;引导村民水稻制种300亩,种植百年蔗20亩,养殖田螺5亩,制作红曲2万斤等,在江化林的鼓励引导下,源尾村的强村富民产业愈发多元。

为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江化林一方面大力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省财政捆绑资金40万元建设新型烤烟房10座,完成20座老式烤烟房技改任务。“一座烤烟房配种20亩烟叶,一户两夫妻为主要劳力,每年可增收5万-6万,并为村财贡献600-700元。”一谈起产业,江化林心里的算盘清楚得很。

一方面坚决守住粮食安全,通过培育种粮大户,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培训班、水稻新品种推介观摩会活动,提高村民种粮技术水平,同时,通过结对共建方式对接省委宣传部、中电福富、松溪电力等单位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活动,累计认领责任田50亩,提高源尾村村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意识。

“源尾村将继续发挥生态优势,做强现有‘五个一(即竹、木、光、烟、柚)’乡村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形式,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江化林思考着、忙碌着,不断做大做优做强高效益生态产业,与源尾村村民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驻村以来,江化林一直住在村部三楼。小小的方形案头上,摆着一本卷边的黑色笔记本,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驻村成功与否,村里的土狗最有发言权。江化林笑着解释到:“这是我部领导给我的驻村赠言,他说驻村深入不深入,就看村里的狗看见你会不会叫,如果你进村入户,农民家的狗不冲你吠,说明它已经把你当自己人,也就说你已经和群众打成一片了。我的目标就是做个‘狗不叫’的村书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