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山区崛起新材料产业“旗舰”

2023-08-29 09:21: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远翔新材厂区外景

东南网8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姚雨欣 通讯员 林传仁 邓贤龙 文/图8月19日,位于南平市邵武经济开发区的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迎来喜讯——年产4.4万吨纳米二氧化硅生产线正式投产。至此,该公司纳米二氧化硅年产能达10万吨,行业细分“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我们自2006年成立伊始,就秉承‘要做就做价值高、质量好的产品’,立志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远翔新材董事长王承辉介绍,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产品品质、性能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去年8月19日,远翔新材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邵武首家本土上市企业。目前是国内高温硫化硅橡胶用纳米二氧化硅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产销量均位列前茅。

以远翔新材为代表,邵武市147家规上企业中,新材料产业企业达55家。新材料产业,正成为当地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矢志创新,打破垄断塑“龙头”

19日,远翔新材举行年产4.4万吨纳米二氧化硅生产线投产仪式。“新生产线大量采用国际先进设备,自动化水平高。生产的产品分散性、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远翔新材的纳米二氧化硅各项性能指标带向了新的高度。”王承辉介绍说,经过近17年的技术积累,远翔新材相继啃下好几个硬骨头,自主创新优势不断提高,目前已有36种纳米二氧化硅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创新、拼搏,是这家民营企业成为“龙头”的秘诀。

过去,纳米二氧化硅技术大多被国外垄断,国内的生产和利润空间都受制于人。2006年,王承辉创建远翔新材。当时他就感受到,唯有通过研发探出新路,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

2009年起,远翔新材设立研发中心,逐渐建立起一支40余人的研发团队。该研发中心后来被认定为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远翔新材已拥有48项自主知识产权,参与起草了4项国家级行业标准,打破了国外垄断。远翔新材在2019年、2021年先后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目前,该公司纳米二氧化硅年产能达1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俯瞰位于青山绿水间的远翔新材厂房,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今年7月,远翔新材顺利落成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面积约3万平方米,设计平均年发电量318.7万千瓦时,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971.71吨。

“这是我们响应节能减排、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的探索之一。”王承辉说,远翔新材将继续加大清洁能源的建设力度,引领绿色企业发展方向。

布局前沿,从按吨卖到按克卖

成为“单项冠军”,远翔新材并不止步。

在产品展示柜前,远翔新材总经理王承日拿着一块硅橡胶皮革向记者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的广泛应用:“这是最新型可替代PU、PVC等传统材质的皮革产品,具有安全无毒、阻燃抗刮、易清洁等特性,可应用在交通工具座椅上。”

王承日介绍,纳米二氧化硅是我国极其重要的高科技纳米材料之一,可大幅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力学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老化性。除在硅橡胶领域广泛应用外,在航空航天、汽车、光伏、电子、锂电池、涂料、医药、牙膏等现代产业领域也有多样化运用,商业价值及发展前景巨大。

“我们紧盯国际发展趋势,根据对市场走向的判断,聚焦纳米二氧化硅应用领域,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布局。”王承辉说,远翔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长期产学研合作,同时,技术人员深入国内外市场一线,了解同类产品应用情况与技术,积累了很多研发经验,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

眼下,远翔新材借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两只手”,全面实行“纵向打造二氧化硅主业产业链 横向拓展二氧化硅产业链”并举战略,正积极推进牙膏、高档涂料消光剂等多个应用领域纳米二氧化硅生产线的建设。

“将产品从按吨卖到按公斤卖再到按克卖,让技术往高端、产品往终端发展,是我们的新航向。”王承辉说,今年,远翔新材还与苏州纳微先进微球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开始布局纳米微球新领域,共同推动科技产业化发展,升级产品性能,实现国产替代;同时,远翔新材继续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研究开发高性能纳米二氧化硅修饰产品,达成产业化实施目标,扩展产品应用领域。

“要想跨越发展,不能离开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王承辉说,远翔新材始终如一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动力”,投资6600万元的多功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当前正在规划设计,以满足公司运营与研发需求。

此外,远翔新材还开展谋划高新材料科技园建设项目,将打造集应用研发创新、产品检验检测、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等职能于一体的高新材料科研平台,为公司在硅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奠定基础。

政企合力,山间培育“金凤凰”

新材料产业成为闽北山间飞出的“金凤凰”,离不开好政策好环境。

“新生产线顺利投产,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王承辉介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邵武市委、市政府以及经济开发区等有关部门始终服务在一线,从项目谋划、开工、推进到投产全生命周期都有专人动态跟踪,为破解项目落地“临门一脚”保驾护航。

伴随产能的扩张,如何在高峰期确保用电需求和用电安全是企业关心的问题。在得知远翔新材将布局新的生产线后,邵武市有关部门通过提前协调、审批前置,增设一条10kV高压专线至远翔新材厂区,为项目顺利投产夯实用电保障。

“近几年,园区的配套设施不断优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还将硅新材料列入园区主导产业,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增添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王承辉说。

为了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日前,邵武成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人才工作政策实施办法》,向各类人才发放专项经费1.3亿元,并将每年的9月13日设立为“人才日”。

“招商过程中,人才政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应聘者有专业所长,是我们急需的人才,就可以按规定享受住房补贴、生活费补贴、子女就学优先安排等。”邵武经济开发区招商科科长邱天说,人才引导培育政策的完善与精准匹配,助推一批批高端人才到邵武投资兴业,赋能产业优势。

瞄准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目标,邵武市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延伸,扶引龙头、培育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日前,三爱富、新宙邦、中化蓝天等全球新材料领域前20强企业先后入驻邵武经济开发区,构建了新能源材料、芯片材料、高端氟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一艘产业“旗舰”正在破浪前行。

“伴随入驻企业数量增多,解决企业的科技支撑尤为重要。”邵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兴盛说,“当前,园区正在打造氟新材料科技创新研究院,并成立过程安全实验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持续优化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