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南平:牢记嘱托“绿”发展 “形神兼备”塑乡村

2023-07-12 08:51:5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俯瞰龙斗村 丁建军 摄

和平南门谯楼 和平镇供图

和平古镇核心景区 和平镇供图

南平是福建粮仓、农业大市。

南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着力打造“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2年,南平市粮食产量达118.4万吨,居全省首位,对外贡献率达23.4%。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南平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位列全省第二。南平市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整市域创建先行区进展评估中位居第1,获评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立足禀赋

“五个一”产业特色显

南平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绿色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当地牢记嘱托,把握“土特产”金钥匙,全力打造“五个一”生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做美一座山。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惊喜不断,已累计发现并公布金斑喙凤蝶等29个新物种。南平制定《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规划》,串联沿线31个乡镇199个村,科学布局一批农文旅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带。武夷山推出一系列市场复苏举措,主景区免门票敞开大门迎接四海游客。连续两年举办“网络名人看武夷”采风活动,网上阅读量突破13.5亿。截至目前,武夷山景区共接待游客204.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32.1%。一座山带动座座山,国家公园探秘之旅、山盟海誓婚恋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闽赣中央苏区红色之旅,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旅游全产业链不断拓展。

做香一片叶。南平推广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万亩。“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等6个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荣登2022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榜。茶文化与时俱进,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定了全国首个茶叶冲泡与品鉴茶具方面的团体标准《武夷岩茶冲泡品鉴茶具—福建省团体标准》;打造茶空间、茶博物馆等提升茶文化内涵。南平还构建全国首家茶交易所,探寻茶市场新路径,南平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5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5.6%。

做深一根竹。南平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超过480亿元,为全国设区市第一,带动竹农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当地通过深化产业链条梳理,统筹做好竹产业、竹科技、竹文化、竹工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提升一产,育好“一根竹”。南平市完成37片丰产竹林示范片留笋养竹工作,实施竹林FSC森林认证193万亩,有效提升竹山经营生产效率和竹材原料供给能力。目前,南平年产鲜笋96万吨,即食笋、罐头笋等产品助力笋竹产业发展“节节高”。

壮大二产,用好“一根竹”。南平市与深圳浪尖集团等深化产学研合作,福建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在建阳区落地。抢抓“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机遇,引进大亚圣象、爱克太尔等补链强链项目,竹产业不断纵深推进,形成上游竹拉丝、竹片,中游竹胶板、重竹板,下游竹家具、竹工艺品的关联性产业集群。同时,南平打造以竹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元力活性炭将竹木下脚料变废为宝,实现竹炭硅三大产业循环,还将打造年产5万吨硬炭负极材料项目,实现一根竹“吃干榨尽”。

拓展三产,做活“一根竹”。文创注入,产品出彩。打造“竹立方”“橙客空间”等一批集竹产品体验、竹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竹产业体验基地。

做活一瓶水。编制《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水资源白皮书》,建设水产业专业园区,引进华润怡宝、农夫山泉等行业领企业,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400万吨。泡茶水、矿泉水、纯净水走俏市场,力争茶饮料、功能饮料等产业投资落地南平,优质“水+”预制菜项目,为预制菜行业注入新卖点。此外,云河漂流、延平湖夜游等一批涉水旅游项目也风生水起。

做全一只鸡。圣农集团白羽肉鸡产能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七。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圣泽901”打破国外垄断,为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安上“中国芯”;圣维鸡疫苗多项工艺国内首创,圣农鸡肉预制菜飞上国内外餐桌,圣新能源打造亚洲最大鸡粪发电厂,实现肉鸡养殖业环保效益的最后闭环。

此外,在南平各地,建瓯一瓶酒,浦城一粒米,松溪一根蔗,顺昌一朵菇,延平一杯奶、一朵花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打造富有闽北特色的“土特产”。

机制创新

和美乡村“形神兼备”

机制新,则乡村活。

从更深层次推动林业改革,南平抢抓被列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的机遇,全面推广“森林生态银行”,打造“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一县一数库”的“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并全国率先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林农普遍增收30%。以更强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南平出台《南平市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评价认定办法》,在全省推广,2021、2022年度绿色信贷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位。

既“塑形”,亦“铸魂”。对标浙江“千万工程”做法,南平市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提升万人保洁、爱心超市等好经验好办法,闽北乡村自内而外,焕然一新。目前厕所粪污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覆盖所有行政村,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小流域水质均优于Ⅲ类水,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达81.7%。

在乡村规划上,“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所有乡镇全部成立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在乡村治理上,从村民需要出发,从完善落实好村规民约入手,创新网格化机制,完善推广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让和美乡村“形神兼备”。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有“主心骨”

乡村振兴,需要党建引领。

南平市探索“党建体检+精准选派+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模式,开展“党建体检”,深入分析村级班子换届两年来履职情况,进一步帮助理清乡村振兴发展思路。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产业村方式,压紧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

科特派制度,发源于南平。南平市选派了 6批541名流通助理驻村服务,流通助理把电商服务作为服务新热点,通过开展线下乡村体验,乡土达人带货,山货直播大赛,线上线下两翼齐飞,打通城乡大市场。

此外,南平市深化“双带双创”机制,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争优争先争效。实施“三安”工程,累计建设994套乡镇干部公寓,继续新建45个乡镇干部公寓,切实让基层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