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南平: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2023-04-20 14:24: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20日讯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南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重大部署,充分发挥南平的组织优势、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的完善、能力的提升、成效的夯实,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1年,南平市被确定为第2批(2023-2025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为推进工作落实,南平市制订了《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试行)》,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任务分解到部门,压紧压实责任,并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重要内容加以推动。同步高规格组建平安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衢州、黄山、南平、上饶“联盟花园”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合作,建立跨省联合治理模式。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大力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南平市聚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处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结合南平市资源优势,南平市积极探索打造社会治理特色项目,创新建立“四无”平安村(居)创建、高速高铁企地平安联勤机制、信访维稳“接管通”工作机制等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引领全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创新发展。

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

在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全面整合市域智慧元素过程中,南平市主动认领“智治支撑”市域社会治理本地特色项目,以科技赋能综治中心,将其打造成集智辅决策、智防风险、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枢纽型平台。通过优化升级拓展网格化平台功能,导入大数据分析系统,融合“12345”暨“随手拍”等便民服务平台,全面汇聚完善基础数据库。同步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完善视频监控、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网安警务室、智慧安防小区等4项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实现全覆盖;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应急综合指挥平台、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综治中心等4个基础平台,有效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形成“网格巡查、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效能督察”的网格化闭环工作流程。要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强调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结合理论,南平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提炼形成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和完善综合管理、道德评判、法律服务三个平台,落实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作主、要监督、要满意“五要”的“1335”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在南平市三个省“圆梦村”(建阳区麻沙镇水南村、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和大渚村)推行实施后取得显著成效,村民经济收入与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逐年提升。(刘明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