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游大武夷 > 正文

武夷山:一眼千年,栖居诗意山水

2022-12-12 09:04:0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武夷山,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

4000多年来,武夷山见证无数风雨晴晦、日升月落,也刻录历史兴衰,指涉当下与往昔。

当我们来到武夷山,从一座山攀向另一座山,从一处遗迹望向另一处遗迹,那些已逝的时间叠加在一起。

于是,满眼风光、千古兴亡,逐一浮现于我们的眼前。

武夷山,是什么山?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一座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的山。

武夷山,以山为名的小城,更名之前,她叫崇安。

她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

她拥有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她还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架壑船棺,是什么棺?

迄今国内外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距今3750余年的古先民丧葬遗存。

架壑船棺,分布在武夷山大藏峰、白云岩、大王峰等东部绝壁岩洞中,距今3750余年。

经考古工作者考察,这种形制奇特的棺柩,是古时候聚居于此的古越族人葬俗遗物,船棺外形分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船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唤作“虹桥板”。

武夷架壑船棺是国内外发现年代最早的悬棺遗址,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在三千多年前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武夷山的先民们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吊上悬崖绝壁间的洞穴里进行安葬,至今仍是个谜。

闽越城,是什么城?

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址,一座48万平方米的城。

武夷山汉城遗址,已有2200多岁了。这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城,也是一座秩序森严的城,或许,还曾是一座热闹又孤独的城。

作为当年的“现代化”城市,她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

现已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九曲溪,不止十八弯。

今天的九曲溪,流淌了何止4000年,她依然清澈欢快,水源充沛,令人流连忘返。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自然保护区深处,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约9.5公里。

乘坐竹筏游览九曲溪,透过无尽时空,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风景。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的岩脊,是天游峰;亭亭玉立、插花临水的柱状山,是玉女峰;刀削斧凿的大王峰与之隔水相望,不讨喜的铁板嶂横亘其间。还有白云岩、象鼻岩、虎啸岩、三仰峰、大藏峰、狮子峰……每一座山峰都能在各种细节里,撷取变化多端的魅力。

四季轮转步履匆匆,九曲溪的水缓缓流淌,柏油马路换下了泥泞小径,山里的青石阶依然光亮……武夷山仿佛躲在历史的时光里,拥着古老的物种、辽阔的森林,守着奇秀的山水、多彩的遗迹,迎接着川流不息的人前来朝圣。

大红袍,有多少种想象?

记录一杯茶,需要几种工序?

需要经过几度岁月,才能将千百年沉淀?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说故事到茶树品种,到制作工艺,再到茶叶符号,“大红袍”有着多元的象征和寓意。社会在变迁,时代不断更迭,但这杯茶始终在山里人的心上,从特色产业到以茶会友,成为诗意、成为手艺、成为生活日常。

从闽越,到崇安,到武夷,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无一不是时光滚滚中最美好的期许与最坚定的迈步。

在这里,我们从不担心山水遗迹、故人旧事会远去,相反,你越是了解这四千多年的历史,就越是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接近。没有什么地方,比武夷山更丰满而包容,更能安抚内心和岁月。

孩子会长大,年轻人会变老,老人将要离开……然而,武夷山始终在这里,这一方山水的故事,还将继续讲下去。那些重复或不重复的面孔,都将构成历史的新细节。(张筱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